对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的思考1气象信息市场需求调查分析节目开播前XX县区气象局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利用农资会、林交会、牡丹花会等大型活动发放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对象是农民及农业生产者和农资企业代表,发放问卷356份,收回有效问卷338份。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是电视,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再次是农业经济信息。反映最多的问题主要是天气预报还不够准确、天气预报节目播出时间和次数不能满足需求,传统农业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窄、产品单一、信息不够丰富等[1-2]。农民的要求主要是提高预报准确率,加大气象科技指导力度。2当前农村电视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2.1气象服务产品单一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如农作物经济作物生育期、采摘期的专业天气服务、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农户不能及时得到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报,农民迫切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准确地得到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大风、暴雨等气象信息。2.2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有限当前虽然气象信息传播渠道较多,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12121声讯电话、户外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但因消费观念的影响,电视仍是获得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农忙季节,农民不可能及时收看电视了解天气,所以即使发布雷雨、大风、冰雹等短时、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农民也不可能完全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2.3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低一方面受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制约,气象科普知识在农村普及率较低,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等,懂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农民解读不了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专业影视制作人员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客观需第1页共5页要,在节目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对生产建议概括的不够全面。2.4气象信息产品缺少针对性气象信息产品针对性问题包括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要使气象信息发挥作用,产品服务要有针对性是前提。目前,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基本上是一般气象信息,缺少针对性强的农用气象信息,削弱了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考和指导作用。3开创农业气象电视服务新模式3.1节目定位《农事气象站》节目的定位从气象角度出发,结合电视媒体的特点,普及农业气象知识,指导农民生产,达到实现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提高气象服务效益的目的。政府部门和生产部门通过了解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避免和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农民通过了解天气变化的最新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生活安排,求得合适的种植管理方式[3-4]。指导服务性、科学普及性、适用针对性是做好这档节目的关键和立足点。3.1.1指导服务性。深入研究,结合农业特点,制定科学的指导性服务内容,细化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得出更有效、更适用的农业预报指导服务,真正做到电视节目为农服务指导性作用。3.1.2科学普及性。农业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是节目的需要,更是通过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播,指导农民准确使用农业气象信息。在节目内容上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保证科学准确的同时,创作出观众乐意看、看得懂的气象为农服务节目,力求表现形式多样化,生动活泼、引人入胜。3.1.3适用针对性。为农服务节目的观众是农民,农民才是节目真正的主人,理应帮助农民处理生活中的切实问题和困惑,要真正了解农民需求,适应当地实际,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强化服务功能,根据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节目内容,解决他们最迫切的现实需求。第2页共5页3.2丰富节目形式,提高实用性在《农事气象站》中,打破以往节目只有主持人在室内说、讲的单一模式,不定期地加入对农业专家的采访,充分调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力求节目做到好看、实用,突出节目的专业性、农业性、气象性。在节目制作形式上,一是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有选择性地进行技术指导,解疑答难,使农民及时掌握病害发生规律,进而有根据地采取合理用药防治,提高了防治效果。而且专家所讲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