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大城建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建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20XX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四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紧密结合XX县区城市建设发展实际,就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好监督法,推动城市形象品位提升,促进城市功能发挥,加快西固由传统生产型城市向现代宜居城市转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一、对我区城市建设发展基本情况的认识。XX县区地处XX市西大门,位于连接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西三角”经济带、“兰西银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未来兰州区域经济交往合作的大通道、桥头堡。随着新一轮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XX市“东扩西展”战略的推进,XX县区位优势更加凸出。全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万。XX县区是国家级石化城,是XX市最重要的工业区,发展最好时期的工业总量、地区性财政收入约占XX市的1/2,全省的1/5。十一五期间,我区提出打造“都市型现代新型石化城”的思路和举措,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55.4亿元,市容市政面貌得到了较显著改变。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矛盾多,困难多。总体讲,XX县区城市建设纵向比较有发展,横向比较发展缓慢,与城关、七里河、安宁等城市建设发展相比,与国内其他知名石化城相比,作为省市核心工业区,西固在城市开发建设、城市建筑景观风貌、城市消费经济特色与吸引力等方面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目前,城市基础设施薄弱,1城市布局不均衡,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路网结构不合理,断头路达60%;建筑低矮陈旧,新建筑、高品位建筑少,地标建筑少,几十年变化不大,缺乏现代城市气息和形象;据区人大城建委2007年调研,西固东西路、福利路、合水路“三线”中,平房、1层、2层建筑所占地段长度占三线总长度的第1页共6页53.8%,三层以上建筑共有191栋,其中3—6层113栋占59.2%,7—9层66栋占34.6%,12层以上仅12栋占6.2%,且西固东西路无10层以上建筑,合水南路无9层以上建筑;我区土地资源稀缺,由于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刚性制约的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土地开发价值低。城市作为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在兄弟XX县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今天,城市环境优劣、城市形象好坏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建监督工作,促进政府不断做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生活舒适便利、城市环境整洁优美的管理目标,既是展现城市文明程度、反映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功能发挥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对于早日实现区委提出的“再造新西固”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突出“三个围绕”,把握监督工作的重点只有把握好监督重点,才能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我们在履行城建监督职权时,坚持从全区工作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区委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找准监督工作的切入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安排具体监督项目时,我们按照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现2代新型石化城建设开发、城中村改造、土地征用、大气污染治理、城市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环卫设施改造、城市垃圾场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城市防汛等方面工作的监督检查,有力的促进了区委确定的重点工作的落实和政府遇到的难点问题的解决,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今后,我们将紧扣区委九届九次和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再造新西固”战略目标和“十二五”城市建设发展重点工作,按照“强石化、调结构、聚中心、建新城、治污染”的要第2页共6页求,创新监督方式,改进监督方法,持续加强对物流和石化新城建设、城市综合管理、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的监督,不断促进我区城市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三、加强法律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