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键词: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调查;__市长期以来积极推进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始终把民族乡村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保持民族乡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根据2001年调查表明,__市共有5个民族乡,109个民族村。总户数42046户,其中农业户数37214户,总人口11.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25万人。共有耕地面积966.67hm2,人均占有耕地0.09hm。近年来全市民族乡村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劳动所得显著提高。据统计2001年民族村经济总收入2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人均劳动所得5535元,比上年增长9.69%。民族乡村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中,抓住一切发展机会,通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使得民族乡村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农民增收稳步增长。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和城市化进程,使得整体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全市少数民族乡村年人均劳动所得高于全市农村人均劳动所得的村有44个,占少数民族乡村总数的40.4%。近几年来,民族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确取得显著成绩,并形成了逐年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根据__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市政府从1998年起,每年都要从财政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5个民族乡及低收入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使3个平原民族乡享受边远山区乡的有关优惠政策。2002年6月至7月,笔者参加了由__市民委和__市人大民侨委组织的“__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调研”工作。结合都市型XX县区经济的探索与发展,重点对__市5个民族乡和32个民族村(年人均劳动所得在3500元以下)经济发展现状、农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发展、农民可支配收入等情况进行调研(详见表1)。分别听取了各乡村经济发展情况汇第1页共9页报和对有关项目的考察,并对经济发展中项目的选择、实施、存在的困难和发展前景作了论证。1现状分析1.1有5o%左右的村2001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人均收入最高的村为3200元(怀柔的小梁前村),最低的只有1500元(大兴的田营村):从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乡明显好于少数民族村,尽管少数民族乡也有低收入的少数民族村,但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其他贫困的少数民族村;虽然均为少数民族村,但是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从表l中可以看出:对于少数民族乡村的主导产业而言,仅依靠种植业或养殖业的村,其收入远低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加之二三产业的村:因此,作为一个村的主导产业,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并要因地制宜有主次之分。1.2地处偏远,资源相对匮乏多数村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或地处偏僻的边远平原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更有一些村人畜饮水尚有困难表12001年__市部分少数民族村人均年收入和其主导产业1.3集体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由于集体经济薄弱,甚至村干部的工资都无法保证。因此,更无力为农民家庭生产经营提供支持和服务,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村里的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状态。1.4各级政府支持和指导农民致富的政策和措施。在这些村尚未显出成效比如水利富民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小额贷款政策、边远山区“存一贷十”政策等,并未达到应有的成效。1.5多数村的农业结构调整处于起步阶段调查发现,多数村的农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有的刚刚考虑,有的刚刚起步,但苦于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致使结构调整步履艰难。可喜的是有的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选准了致第2页共9页富项目,克服各种困难,创出了新途径,前景广阔。说明农村要变富关键在支部,根本在项目。1.6几条值得借鉴的产业发展经验一是跳出山区,发展山区,如XX县区政府给其山区乡镇在区里的工业开发区无偿提供土地发展工业小区,极大地增加了乡镇的财政收人,通过“山外造血”,维持山区正常的“体内循环”,还部分解决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对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了山区农民就业和转移性就业问题,并解决了山区无法发展工业的问题,也更利于招商引资。二是用三产带动一产,如怀柔喇叭沟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