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乡镇村级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XX市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公共文化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1、基层文化人才欠缺、文化队伍不稳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和阵地主要设在基层,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但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文化站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专职站长,专干不专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一些文化站即使是有站长,也只是由乡镇、街道临时聘用,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偏低,人心不稳明显地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大多数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兼职。这些兼职干部由于工作繁忙或专心不够,影响了履职能力。二是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据了解,目前我市各级文化机构中,许多是一般行政人员和工作人员,具有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文化人才不足。在农村,公共文化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不尽人意,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有限、且年龄老化。三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文化站干部兼职其他行政工作的情况比较突出,文化站干部业务技能不强,艺术门类的辅导、文化活动的组织无法胜任的问题也较普遍。2、基础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运行状况不甚理想。一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少有更新,借阅人数不多。3、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尽管这些年来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而且各县(区)区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第1页共5页建设的投入也相当悬殊。与城市相比,不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备老化、人员和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更是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也不够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不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的问题1、文化产业总量较小、份额偏低。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贡献份额不高。2008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仅23.17亿元,占全市gdp的3.09%。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此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核心传统文化发展缓慢,新兴的、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还较少,整个文化产业仍有待于优化升级。2、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缺乏一整套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如引导机制、激励机制、保护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缺乏专门的实施规划和相应的扶持政策。融资环境不够理想。文化创意企业的价值评估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门槛比较高,而风险投资机构和民间资本由于对文化产业发展前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足够的了解,往往不愿轻易下单。市场环境不够成熟。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保护不力和保护意识不强等现象。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滞后,文化消费有效需求明显不足。3、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有待增强。中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短缺。创意人才总量少,尤其是高端的创意人才和通晓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稀缺,普遍存在人才“饥渴感”。高端人才引进困难,有的即使引进了,由于种种原因也很难留得住。企业创新创意意识薄弱。由于受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第2页共5页念的影响,大多数企业仍然试图以扩大生产规模去获得竞争优势,用扩大内涵要素去适应市场需求,而对如何通过创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注不多,紧迫意识和自主意识不强。创新型研发能力有限。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普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文化创意内涵不足。有的企业虽然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相应的体制、管理、人才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