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支持性活动一、项目实施策略(一)项目生成策略在前期园本课程的实施中,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探究,对于让环境更“绿”一些有了初步感受,孩子们也尝试创造“绿色”来保护自己,在此大课程情感目标渲染下,我们班的“绿色食品”项目化学习活动应景而生。1.谈话引发——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午餐时光,医生妈妈送来特殊儿童的饭菜,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也想尝尝,在得到医生妈妈的解释这是针对体重较重的熠熠的特殊餐后,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了“垃圾食品”“绿色食品”。“吃”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大班幼儿也更加关注到身体的健康,由此我们跟随驱动性问题“什么样的食品是绿色食品啊?”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2.问卷调查——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项目化学习必须关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历,只有把驱动性问题跟已有经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真实学习发生。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我们发放了问卷调查,开启绿色食品的项目化教学之路。经过“你眼中的垃圾食品和绿色食品、绿色食品问题大收集”等调查、大讨论,孩子们逐步建立了“健康饮食”的初步概念。3.项目生成——关注幼儿的真实需求经过一段时間的调研,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绘制了绿色食品项目地图,通过网络收集、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孩子们将绿色食品划分为:有绿色标记的绿色食品、生长过程健康的绿色食品、烹饪加工方式健康的绿色食品,随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孩子们的探究“绿色食品大行动”开始了。(二)项目推进策略1.弹性构建策略(1)师幼共建——把控好幼主、师引的结合关项目活动是师幼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孩子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支持引导相辅相成,在项目中教师、幼儿互补互主,弹性构建项目过程。在项目可行性进研讨中,基于大家对环保的关注、“绿色”的需求,我们保留了项目的实施。其次老师先开展了学习研讨: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我们身边的绿色食品有哪些?再次老师在制定计划、目标的同时,持续关注孩子的探究方向,力求找到合适幼儿学习的探究小点,让项目更接近幼儿的已有经验。(2)计划可变——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和修改项目化学习是一场可调整可变随时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走,在项目的过程中,孩子们有很大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制定计划、修改计划等,这样更利于孩子不断调整、寻求答案。在实践环节中,孩子们没有发现附近有制作绿色食品的厂家资源,经过集体讨论,大家觉得我们地处农村,周围的自然田野环境资源非常丰富,于是集体修改计划,开始研讨生长过程健康的绿色食品及烹饪加工方式健康的绿色食品。2.探究驱动策略探究有助于幼儿建构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促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使学习变得可见。幼儿在项目探究过程中有猜测、求证、验证的环节,也有记录和分享的内容,这也是幼儿挑战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1)支持孩子持续设问和挑战项目化学习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提问、寻找资源、应用信息、再进一步提问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孩子们更能发挥积极主动性,在教室环境中我们开放了项目问题网络图,支持孩子们持续设问和挑战。自然角里的植物生长条件实验层出不穷:看看密封瓶里水养的小豆芽,空气用完后还会长大吗?试试叶子上,贴了字阳光晒不到的地方会长的不一样吗……空气实验、阳光实验后,孩子们的探究似乎意犹未尽。“不同的生态环境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自然生长的和人工养殖的农作物、家禽有什么区别?”等问题似春笋冒尖般接踵而来。孩子们开始观察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如污水种植实验、土沙种植实验等。双休,孩子们纷纷到乡下“采风”:在蛋黄对比中,孩子们发现了家鸡蛋的蛋黄特别黄;熠熠带来了野生猕猴桃、自留地猕猴桃及大棚猕猴桃,孩子们发现越是天然的猕猴桃个头越小;小组活动《西瓜的秘密》后孩子们又发现了自然生长的西瓜,颜色鲜红、瓜子黑、实心饱满;人工养殖的西瓜,有的打红色素,颜色看起来异常的红;有的打膨大剂,出现裂痕;有的打增长素,出现空心,西瓜子颜色是白的。随着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多,绿色食品的秘密也一一被破解,在过程中孩子们的探究能力、表达表征能力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