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弘扬三苦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纪实学习心得时值岁末,走马白河大地,扑面而来的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上项目、抓增收、促就业、济危困、助孤残、保平安……XX县区弘扬“三苦”精神,构建和谐白河的生动实践,细致入微的具体工作,真切感人的民生细事,奏响了和谐发展的乐章。为政之道在于安民XX县区委、县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县委书记陈勇说:“要坚持和谐社会人人共建设,发展成果人人共享,让群众在构建和谐白河的实践中得到更多实惠。”居者有其屋、生活有保障、人人无饥寒是该县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去年,该县投资1601.2万元,在全县10个特困村中实施特困户“安居工程”,为145户519名特困群众集中选址新建房屋,使特困群众在寒冬来临之前从茅草屋迁入新居。并打算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全县在册特困户房屋维修、改建和新建工作,让他们永远告别茅草屋。高度重视解决弱势群体生活问题,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与分散安置相结合,去年投资728万元,新建10个敬老院7个集中安置点,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活动场地0.9万余平方米,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达到830人,集中供养率达37%。所有敬老院和集中安置点都有娱乐室、餐厅、厨房、床、桌、柜等,为老人配备了热水瓶、洗脸盆、水桶等生活用品,建有花园式的庭院,给老人们营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安度晚年。按照“分类施保,应保尽保”的原则,对1450户2915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00余万元。农村低保从10月1日起,对全县9652户18294人收入在693元以下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年240元、300元、360元三个档次实施农村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义务经费保障机制和“两免一补”优惠政策托起贫困家庭的希望,对30772名农村贫困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资金第1页共3页455.88万元。今年,全县共有16.16万人参与合作医疗,参合率上升到91.5%。截止10月底,有16526名农民享受到了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参合群众直接报销药费547.7万元。亲民之举蕴于点滴“立党为公必须牢记从政之责,执政为民必须常怀爱民之心。”这是XX县区委、县政府一班人恪守的行动准则。该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善待百姓。去年,投资100多万元,按照统一规划、合理设置的原则,在冷水镇月镇村、麻虎乡金银村等8个村率先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试点,整合村“两委”服务功能,集中建设村“两委”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广播室、文体活动室、农民技校和连锁超市,服务内容涉及农民的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全程代办、生产生活、文体娱乐、医疗保健和安全稳定等。“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医务室,县上直接进行管理,每个试点村确定一个中心医务室,医务室的药品由县卫生局监管统配,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就近能医治”,凡参合的村民有轻伤、小病者,可在中心卫生室治疗报销,慢性病患者也可以在中心卫生室作一些辅助性康复治疗,实行村级直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连锁超市由县经贸局、供销社负责商品和农用物资的监管统配,与城里的大超市加盟连锁经营,让山里的群众能和城里的居民一样就近买到货真价实、保质保量的商品和物资。党心贴民心,贴出巨大向心力。一位群众满含深情地说:“衣食住行是百姓生活的永恒主题。今天,它开始写出最辉煌、最令百姓自豪的新篇章。”从百姓身边事做起,增加公厕设施、改造大街小巷、消灭无灯街巷……今年来,这些便民利民的工程大大增加。去年县上承诺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长春路实现全线贯通,XX县区路灯亮灯率达到95%以上,清风路二期改造工程如期完成,河街至火车站进站道路建成通车,乡村道路水泥硬化200公里,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延伸到15个乡镇政府所在的集镇,农村电视用户能够看到3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全县发展蔬菜大棚436个,投资150万元的绣屏山森林公园大道一期工程已竣工验第2页共3页收。安民亲民重在发展抓住五大机遇上项目。借助襄渝复线、狮子山XX县区开发、十天高速公路、汉江白河电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五大历史机遇,从工业技改、基础设施、资源保护、社会事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