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建立受害人救济机制的思考VIP免费

2024年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建立受害人救济机制的思考_第1页
1/5
2024年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建立受害人救济机制的思考_第2页
2/5
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建立受害人救济机制的思考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行为不但具有刑事违法性,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但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了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合法权利,还直接使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目前,我国刑事案件受害人(以下简称受害人)法律上的救济途径或者说是公力救济途径主要是通过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单独就民事赔偿提起民事诉讼),而通过走现有的公力救济途径,受害人可能获得赔偿的时间大多是在诉后。虽然也有在侦查阶段和诉讼过程中通过同犯罪行为人进行民事部分的调解与和解等方式,获得以给付金钱为形式的赔偿,但是根据司法实践,在诉前和诉中通过当事人自行协商以及经有关机关进行调解而解决民事部分赔偿问题的只占极少数。本文拟就从当前我国受害人救济途径存在的缺陷,结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的一些探索、尝试和面临的问题,对在诉讼过程中建立受害人救济机制(或受害人补偿制度)略抒一孔之见。一、我国现有受害人公力救济途径存在的缺陷受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以后,按照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通过寻求公力救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只有很少的几种,并且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一)诉求途径单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的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通过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来请求获得以给付金钱为形式的赔偿。可见,法律规定的救济途径仅有两条,现有的对受害人的第1页共5页救济途径过于单一。(二)救济手段缺乏有效性在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受害人通过现有公力救济途径而实际上无法获得赔偿的情况。一是在很多刑事案件中,由于被告人确实没有赔偿能力赔偿其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情况。尤其是在流动闲散人员犯罪中,绝大多数是自然犯,主要表现为侵犯公民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的犯罪,由于流动闲散人员一般都没有经济能力,不可能及时给被害人做出赔偿,因此赔偿到位率非常低。特别是暴力型的犯罪人,不但文化素质低,职业能力差,经济条件更差,根本不可能有能力进行赔偿。三是按照现有的公力救济途径,整个诉讼过程要花费当事人大量精力和钱财,而且单是走完这些诉讼程序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少当事人都耗不起,大部分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因此,那些因为势单力薄的受害人通常得不到实际的赔偿。即使是时间、精力、钱财都非常充裕而且韧性很强的受害人,“顽强”地坚持到底,最终获得了赔付,而同上述为得到最终赔付所花费的各种成本相比较,往往得不偿失。虽然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受害人在寻求完上述两种公力救济途径或者某一个救济途径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赔偿时还可以信访,特别是上访,但是根据信访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所有信访案件最终得到解决的也不是很理想。(三)现有的救济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由于目前这种诉后救济具有单一性,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而在不少刑事案件中,有些被害人及其家庭因治疗伤病花费大、被致残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是死亡等情况而造成生活极度艰难。很多受害者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和经济来源,一人受害往往让全家绝望,因此陷入困境。还有相当多的受害人,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赔偿,从而再次承受由于司法尴尬所产生的“二次伤害”。而被害人大多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损害行为的发生,受害的后果便是一个家庭,这种“人财两空”结果,又使他们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人群,例如在受害人得不到及时赔偿时,往往会四处申诉、第2页共5页上访,甚至产生报复的心理,采取“同态复仇”、“血亲复仇”的野蛮方式去发泄心中的不满,制造出更多的刑事犯罪,形成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如我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建立受害人救济机制的思考第2页院办理的孙某某故意伤害案中,该案被害人江某某曾经将犯罪嫌疑人孙某某打成轻伤,后因为赔偿不到位,引起孙某某内心的不满和愤恨,终于导致了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建立受害人救济机制的思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