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本设计指南制定了公司乘用车一般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该系统综述汽车整车线束,就是将汽车的电源和各用电器按照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特性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用导线连接起来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汽车整车线束由于各车型的结构型式,电器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接线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但有基本的规定A、单线制B、各用电器并联C、有保险装置以保护线路D、采用单色或双色导线、多色线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系统基本组成整车线束是分布在车体内,根据它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各种线束。线束的基本组成主要由导线、插接器、胶带、波纹管、固定卡、电器盒和固定支架等组成,如下图:2.设计构想设计原则1、完整正确地体现整车电器系统的功能2、根据车型的需要设计成整体或分组分段的电线束3、根据汽车电线束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在汽车内的空间布置合理选择保护层和固定方式4、选择线束内部的电线时要针对用电设备的负载合理选择电线截面积和颜色5、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连接点和过渡接头以提高线束质量、改善制造工6、为降低电线电阻和降低电线成本,设计时应避免重复布线,使线的长度最短7、对汽车上一些电器信号应增加防干扰措施1、满足整车装配要求和布置要求2、为用电器提供电源和搭铁3、同汽车上某些开关及继电器结合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功能控制4、把某些传感器和开关信号输送给汽车上的相应控制单元,并把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传递给相应的执行机构5、电器内部的通讯(如CAN—BUS)顾客要求1、线束走向整洁、合理,安装牢固2、方便维修3、价格低,使用寿命长4、标识清楚性能要求使用寿命:用户正常使用不得少于50万公里或10年(以先到为限)连接可靠性: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满足Q/中所规定工作温度:在-40°C~130°C中的不同温度能正常工作,高低温实验后,线束包扎紧密不松散,可弯曲,端子无退位。工作环境:耐油、防尘、防腐蚀、防水,线束经耐油实验(耐机油、汽油、玻璃清洗剂)和盐雾实验后,线束外包扎紧密不松开,线束导通率100%。导线拉拔力:拉拔力满足Q/中所规定电压降:电压降应符合Q/中所规定导通率:100%包扎:线束波纹管的直径以能完全包住导线且保证导线的直径不小于线束波纹管内径的3/4;胶带不得散开前舱排气管处导线耐温不低于130°C,室内导线一般按85°C选择设计步骤和参数整车线束设计的步骤1、整车电气原理图和用电器负荷2、整车配置表和整车线路布置相关数据3、用电器各插接器型号、引脚定义和对材料的要求4、产品要满足的法规2.2.1.2电器盒的设计1、根据原理图计算保险和继电器的数量,合理分布于电器盒2、结合车身分成一个或若干个电器盒及所在位置3、根据整车的成本设计出电器盒的结构和材料4、应优先考虑沿用具体见《电器盒产品设计指南》1、绘制电器平面布置图及线束平面布置图12、根据整车的数据用3D型式(Ug、Catia)将线束布置加以布置、固定3根据汽车的布置,按线束功能,合理走向给予分段4过孔处和过棱角处对线束要加予保护5线束定距离要加以固定(150mm300mm)6对于线束接插较集中的地方要支架固定7避免湿区的水流入干区8前舱内线束要充分考虑热场分布线束路径流程详见附件一1根据电路合理选择导线型号2根据线束所处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导线(如温度,信号类型等)3根据电路和线束所处的环境合理选择插接器(如防水,温度等)4根据线束所处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线束外层保护材料2、2.2.21、A、汽车线束的外部保护B、线束在车体上的固定@、用线束扎带和管夹固定于车体接螺栓(螺母)或孔上⑪、在线束总成上捆扎塑料销钉固定于车身孔上©、过孔橡胶护套其线束固定件优先选用:《线束固定件数据库》C、各段线束之间的连接@、通过中央电器盒使各线束连接起来⑪、线束在继电器支架连接©、线束之间的连接跟踪供应商的制作情况认可流程可按公司的PPAP设计参数导线的设计A、汽车导线类型的选择汽车导线多种多样,根据汽车产品应满足的标准选择导线的标准,根据导线的工作环境和不同作用来选择导线类型B、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参照《整车电路设计规范》C、导线颜色的选择导线颜色的选择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