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讨竿子坪中学杨冬生摘要:对如何培养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了探讨,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学会使用自主学习策略,开展自我评价等方法培养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图书馆网络资源师生交流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很多教师都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差,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初中化学的知识,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自主学习品质,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化学自主学习的习惯。1.课前预习,养成阅读习惯故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发现难以理解的问题,继而带着问题听课。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因此,提高预习的有效性迫在眉睫。①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到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上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标。实践证明:对比旧模式“上课—反馈”,反观新模式“预习—上课—反馈”,似乎多了一个环节,但它更有利于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当堂巩固,提高学习效益。②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目的之后,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初中生,开始可先布置预习题,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有东西好学。例如,在学习《淀粉和葡萄糖》这节内容时,通过学案布置学生预习:人体内血糖偏高会得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血糖偏低又会如何?通过预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不可谓一举两得。总之,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真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者由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教师可以相应地引入化学史并拓展一些化学知识,或将日常生活中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一些无机化学知识引入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化学教学就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学习情境中提供的情境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从而提高学习动机。例如在初三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小心把盛放纯碱和食盐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她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Cl-和CO32-的鉴别。第二,通过化学史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进而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的好奇心。如学习绪言知识时,可从造纸、黑火药、陶瓷、冶金、炼丹术这些重大的发明与化学之间的联系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则可以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是其应有的任务,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化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