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工作制度一、设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等工作。二、掌握辖区内0-7岁儿童基本情况并建立台账,及时更新信息、完善报表,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规范的体检、访视管理等工作三、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四、对不同月龄和年龄的儿童进行血红蛋白,智力,视力测查,听力筛查和口腔检查,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转诊,追踪和治疗。五、在儿童定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体弱儿,按照管理常规进行登记和管理。六、掌握辖区内托幼园所的基本情况,开展新生入学体检工作。七、负责辖区内5岁一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八、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第二篇:儿童保健制度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1、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2、开展儿童保健门诊、体弱儿童管理,并定期对村级儿保医生进行业务指导。3、根据儿童各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宣教工作。4、做好各类帐册的规范记录和汇总、分析工作。5、做好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调查,确保数据正确性。6、集体儿童管理方面,有关资料登记齐全。7、做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及在园儿童入园检查和“六一”体检工作,定期到幼儿园进行卫生保健工作指导、督促检查。新生儿访视制度第1页共8页1、对辖区内出生的新生儿应及时健立儿童保健管理卡。2、保健医生对辖区内的出生的新生儿于生后3、7、14、28天进行访视。3、定期对新生儿访视情况进行登记,对新生儿的卫生保健、喂养方面给予科学指导。4、要求辖区内的新生儿访视率达100%。儿童保健人员岗位职责1、在防保所长的指导下实施本科工作计划、并及时汇总、分析,按时上报。2、做好门诊散居儿童系统管理,体弱儿分级分类管理。3、做好辖区内托幼机构儿童入园体检和“六一”体检工作。4、做好辖区内教职工健康检查工作。5、认真执行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6、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并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汇总工作7、定期对辖区内村级医生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各类统计数据及时、准确上报。8、协助区筛查办做好新筛工作,按时上报辖区内活产数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1、发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填写儿童死亡报告卡,报辖区内的妇幼保健院,在家死亡者由所在辖区内儿保人员调查、填报。2、凡发生儿童死亡的医院或保健机构,均应在死亡发生后当月逐级将儿童死亡报告卡报至辖区内保健院。3、每年2次对辖区内儿童死亡进行监测和补漏调查。4、对儿童死亡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儿童死亡率,提出合理干预措施,及时上报妇幼保健院。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制度第2页共8页1、在防保所长的领导下,负责辖区内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2、每月按时督查各村妇幼卫生报表上报,及时审核、汇总,并上报区妇幼保健院。3、不定期对“三网”监测等妇幼卫生信息资料进行质控。4、每月通过村医例会,集中讨论、协调妇幼卫生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按时完成各类报表的月报、半年报、年报,经领导审核盖章后上报区妇幼保健院,并做好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工作。6、妇幼信息管理人员要求规范各级妇幼卫生信息的档案化管理,信息资料专人管理。第三篇: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一、在院长、主管院长及保健部领导下,做好全市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管理、业务技术指导,生命监测、开展和指导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做好科研工作,负责医院内业务的开展。二、掌握全市儿童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为上级主管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三、做好全市0~6岁儿童的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健康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全市儿童的健康素质,降低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四、做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和小儿“四病”的防治工作,调查分析发病情况,掌握发病规律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全市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降低儿童发病率,提高治愈率。五、制定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