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操作工题库一、单选题3、高炉寿命可用一代炉龄中每立方米有效容积的产铁量来表示,(D)吨以上称为长寿。A、3000吨B、5000吨C、6000吨D、8000吨4、矿石品位±1%影响焦比(B)A、干1%B、干2%C、干3%D、干4%5、焦炭灰分±1%影响焦比(B)A、±1%B、±2%C、±3%D、±4%6、炉顶压力±10kpa影响焦比(C)A、±0.5%B、±3%C、干0.5%D、干3%7、矿石软化温度愈低,初渣出现的,软熔带位置。(C)A、愈晚,愈高B、愈晚,愈低C、愈早,愈高D、愈早,愈低14、焦炭在炉内破碎的主要原因(B)A、撞击造成B、化学反应消耗造成C、炉料磨擦造成D、焦炭强度差15、高温物理化学反应的主要区域在(C)A、软熔带B、风口带C、滴落带D、炉缸渣铁贮存区16、燃烧带是炉缸煤气的发源地,若燃烧带减小则(B)A、中心气流发展B、边缘气流发展C、中心过吹D、边缘不足18、高炉炉渣三元碱度的计算公式为(A)A、CaO+MgO/SiO2B、SiO2+MgO/CaOC、MgO+CaO/Al2O3D、Al2O3+MgO/MgO21、炉渣自由流动的最大粘度为(C)A、<5Pa·sB、6—7Pa·sC、2—2.5Pa·sD、3—5Pa·s22、影响炉缸和整个高炉内,各种过程中的最重要因素是(C)A、矿石的还原B的运动C、风口前的焦炭燃烧反应D、矿石的熔化25、高炉内直接还原温度开始在(A)A、800—1000℃B、高于1100℃C、高于570℃D、高于1500℃28、块状带的煤气分布取决于(A)A、炉料的透气性B、炉缸煤气的初始分布C、软熔带的煤气分布D、焦炭的含粉率高低31、各高炉炉缸1段的温差控制范围是(B)A、小于1℃B、小于2℃C、小于3℃D、小于4℃32、各高炉炉缸2段的温差控制范围是(B)A、小于1℃B、小于2℃C、小于3℃D、小于4℃47、喷煤对炉顶温度的影响是(A)A、提高炉顶温度B、降低炉顶温度C、两者都有可能D、没有影响48、综合冶炼强度不变,富氧(A)A、促进边缘气流发展B、促进中心气流发展C、两者都发展D、对气流没有影响53、下列洗炉剂中,对消除石墨碳等招至的堆积和碱性黏结物效果较好的是(B)A、均热炉渣B、锰矿及含锰的洗炉剂C、萤石或含氟矿石、炉料和煤气D、复合洗炉剂(由食盐、萤石、硅石和焦炭组成)54、炉渣的熔化性温度指的是炉渣(C)的最低温度。A、炉渣开始熔化B、炉渣完全熔化C、熔化后自由流动D、炉渣凝固55、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所能代替的焦炭量称之为(C)A、焦比B、煤比C、置换比D、综合焦比56、消除风口连续破损的根本措施是使高炉(A)A、炉缸工作活跃B、提高冷却速度C、增加出铁次数D、提高风口套质量57、炉凉时,炉前操作的中心任务是尽快(B)A、放掉撇渣器内的存铁B、排除炉内凉渣铁C、处理好风渣口D、稳定铁口深度58、使用炭捣或炭砖砌筑的炉底、炉缸,应在表面砌好粘土砖保护层,防止烘炉过程中炭砖被(A、粉化B、还原C、氧化D、损坏59、封炉休风前要排净炉缸内的渣铁,避免因休风时间长而存积大量渣铁造成(B)A、烧穿B、凝结C、侵蚀D、烧损冷却壁60、保持铁口的(B)是铁口维护的关键。A、适宜角度B、正常深度C、通道的大小D、打泥量61、高炉内冷却壁承受的热负荷,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而(B)A、保持不变B、增大C、降低D、都有可能62、高炉喷吹煤粉冶炼,炉缸煤气量(A)A、增加B、减少C、不变D、都有可能63、对鼓风动能影响最大的鼓风参数是(B)A、风温B、风量C、风压D、风口面积64、对高炉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总要求是(D)A、高产+长寿B、低耗+长寿+高产C、低耗+高产D、高产+低耗+长寿+优质65、焦炭的反应性是指(C)的反应。A、2C+O2=2COB、C+O2=CO2C、2C+CO2=2COD、H2O+C=CO+H266、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生铁含硫主要决定(D)A、随煤气挥发的硫量B、炉缸工作情况C、炉温高低D、炉渣脱硫能力67、在高炉下部高温区,焦炭以(A)存在。A、固态B、液态C、气态D、粉末68、低料线时,矿石不能进行正常的(C),是造成炉凉的主要原因。A、分布B、按序下降C、预热和还原D、氧化与燃烧69、富氧鼓风可以使理论燃烧温度(A)A、提高B、降低C、不变D、都有可能70、高炉内的(A)是热量的传递者。A、煤气B、煤粉C、焦炭D、矿石71、高温物理化学反应的主要区域在(B)A、块状带B、滴落带C、炉缸渣铁贮存区D、风口带72、实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