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童韵童趣——浅谈童谣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作用丹阳市荆林幼儿园何秀丽幼儿模仿性强,是语言教育的关键时期,语音意识明显的发展起来,但幼儿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他们更多的使用叠词、三字句、简短句,并且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用动作配合,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所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孩子们过着如同家的生活,但又有所不同,幼儿园的生活有着许多规则意识,但让幼儿领会规则意识时,一般教师会以指令性的语言提醒幼儿,这样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会对你的命令语言无动于衷,而且命令似的语言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在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果适当运用童谣,那么,对孩子的吸引是无穷的。童谣即儿童歌谣,是儿童文学最古老、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以婴幼儿童为接受对象,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动,易教易懂易记,是专为婴幼儿而创作,最贴近婴幼儿现实生活。童谣虽然短小,却是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的万花筒,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通过童谣,会潜移默化地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传导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作风,养成良好的礼貌行为。童谣的语言优美、逼真、形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童谣不仅让幼儿感受了语言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间接的改变孩子行为情感、认知上的需要,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童谣的语言,从而将童谣中的语言内化,迁移为自己的语言。一、童谣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开学初,孩子们长时间的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他们的心是焦虑的、是伤心的,为了使孩子们较快地与我们亲近,我们给予孩子无尽的关爱:抱着、宠着。以聊家常似的有意无意的、唠叨着《幼儿园像我家》的童谣,让孩子们感受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他们。午睡了,我们唱着自编的《摇篮歌》:小宝宝,快快来,快快来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天亮了,起床了,起床了,穿衣裳,衣裳穿好了,宝宝回家了。连锁似的童谣,不仅易于朗诵、便于幼儿理解,而且在无意中暗示了孩子回家的时间及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两周后,孩子们多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孩子们已经与我们形影不离了,自发的粘在我们身边,亲热的叫着老师妈妈,孩子的这分真情流露,给了我们莫大的安慰,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二、童谣给予孩子生活规则孩子们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现在要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他们是一次挑战。良好行为的形成,需要好的开端,刚入园的孩子尤其需要生活上的关注。我们就着重在生活和活动中随机的使用童谣,让孩子们较快地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规则等。如:我们编了《洗手歌》:卷一卷、拉一拉,冲一冲,抹肥皂,搓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冲一冲,甩一甩,擦擦干,我的小手真干净。每次洗手前,我们都会以童谣的形式让孩子用动作演示,然后让孩子亲自操作。几次反复后,孩子们只要看到我的动作,他们会很自然的边做动作边念童谣,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洗手的方法。这种童谣的提醒方式,改变了老师强硬的要求,孩子们乐意做。有了好的开头,孩子们的洗手行为不需要老师的过度操心,因为习惯已成自然。吃饭时,许多孩子都有一个坏习惯:一只手吃饭,调羹会不知不觉的掉在地上,离桌子太远。这样很容易将饭菜打翻,于是我随机的念童谣提醒:小椅子,靠靠近,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好宝宝,自己会吃饭。在童谣的提醒下,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不良习惯。部分孩子有挑食的习惯,在每次餐点活动前,我们会根据吃的东西,以有趣的童谣介绍食物,激发孩子的食欲。如:吃袜底酥时,看到它的形状与香味,我编了一首童谣:长长圆圆,像小脚,香香的、脆脆的,有点咸,有点甜,袜底酥,我喜欢。孩子们听到袜底酥这个新名词,马上喜欢上了它,抢着要品尝它的味道,多余的都被他们一扫而光。第一次吃饺子时,我边盛边编着童谣,我以对答的方式与孩子们念着童谣:小宝宝,吃饭啦!吃什么?吃饺子。什么馅?肉肉肉,菜菜菜。饺子饺子,吃饺子,吃了饺子笑哈哈。在愉快、轻松地环境中,孩子们快乐的吃着。三、童谣促进孩子认知能力及各种技能孩子们在各个生活环节中形成了一定的常规。我尝试着将童谣运用到主题活动中,将童谣活动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