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四(2)班教者:陶青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用“只要……就……”关联词造句。4、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三、教学设计(一)、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第22课为我们介绍了(引导读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的,请同学们再响亮地读一遍课题吧!(二)、复习巩固上一课时内容1、复习词语:2、1、好好读读课文,也许有些问题你就能解答了。2、根据词语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搬家——宋庆龄对樟树的舍不得(“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枝干粗壮、稠密、蓬蓬勃勃、四季常青——樟树的外形美(板书:外形美)3、朗读樟树的外形美的句段:2、读好了吗?试着读一读这些词语吧!4、根据提示说说背背樟树外形之美(帮助背诵)哪个词你读得最好呢?谁能有把握的把自己读得做好的词语领大家读一读呢?仔细观察这些生字词,有哪些字时要特别注意它的写法的呢?在书本上描一描出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搬家稠密崇敬繁衍后代木质瞻仰粗壮枝枯叶落蓬蓬勃勃四季常青枝干粗壮课件: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樟树不高,但,,。稠密的树叶。樟树,无论是,它们总是。课件:樟树的外形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2(三)、樟树的内在美(重点)过渡:这样的两棵樟树,宋庆龄奶奶之所以如此钟爱它们,是不是仅仅因为它们外形突出呢?那樟树还有什么美好之处?(引出内在美,板书:内在美)1、樟树的内在美主要体现在哪一小节?(第五小节)2、读一读、并思考完成以下任务:文的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讲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第6自然段讲人们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第三版块:精读课文。1、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3、读出句子,说说内在品质。(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总结:香气驱虫、香气永存(板书)4、你们总结的不错,再仔细观察一下老师出示的投影,彩色字体和黑色字体的部分,看看它们有怎样的关联呢?说说文章用什么手法体现了樟树的内在之美?明确:对比手法5、拓展——对比手法(利用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对比手法的妙处。)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出示: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木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出示:《三顾茅庐》片段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张飞:鲁莽、暴躁)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刘备:谦逊有礼、爱惜人才)1、自由读第五小节,找出两棵樟树的内在美体现在哪儿?2、请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3、再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樟树的内在美?36、细细品味樟树的内在美:(要求学生把樟树的内在之美自然流露出来,读出感情)请同学们仔细看,说说樟树什么样儿。引背第四段3、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1)师:课文在第五小节也写到了樟树。放声朗读这一小节,看看这一小节写了樟树的什7、填空背诵第5小节8、思考题:(1)、两个句子的区别在哪儿?用省略号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示时间的延续,告诉我们樟树存活着一天,虫类就永远不敢靠近。(2)、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