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型装配式冷库的设计摘要叙述了装配式冷库的特点、及其制冷负荷的计算,探讨了设计中的保温隔热板板的厚度、蒸发器及制冷机组的合理配置等问题。关键词装配式冷库、制冷负荷、保温层厚度、合理配置。一、前言装配式冷库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拼装快速简易的冷藏设备,属于分配性和生活服务性冷库,该冷库外壳体是用金属复合结构制造而成,绝热面板采用涂塑板和镀锌板,。中间为硬质聚酯泡塑料整体低压发泡压制而成。它与传统的土建冷库相比有以下优点:1.作为围护结构的夹层隔热板,质量轻,绝热性能好(隔热层聚氨酯时,导热系数入为0.022(W/m·℃;),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和防潮防水性能,.不易霉烂,阻燃性能好。2.外钢型结构,抗压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库内无梁柱,库容相应增加,货物搬运方便。3.拼组灵活,装配方便,施工工期短,按装周期仅是土建冷库的1/10,还可根据用户需求并配置制冷机组和制控元件,增设、移设工作简单。4.隔热板批量生产,质量可靠,尺寸精度高,互换性好。5..装配式冷库属轻型结构,热惰性较差二、装配式冷库的选用:目前市场上的装配式冷库一般为室内型和室外型两种,其选用条件如下:1.冷库外的环境温度及湿度:温度为+32℃;相对湿度为80%,风速低于0.25m/s。2.冷库内设定温度:高温库L级+5℃~-5℃,中温库D级-10℃~-18℃,低温库J级-23℃~-28℃,超低温库,-30℃3.进库食品温度:按《冷库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条文决定4.冷库的堆货有效容积为公称容积的60%左右,贮存果蔬时再乘以0.8的修正系数。5.每天进货量为冷库有效容积的10~15%。三、冷库总制冷负荷的确定:国内现行的《冷库设计规范》中规定有非常明确的热负荷计算方法。但规定中也明确地规定该范围适用于公称容积为500m³以上的冷库,这相当于100吨左右的及其以上的冷库。同时还规定制冷部分适用于以氨为工质的制冷装置。况且,规范中决定室外外计算温度时是以热惰性教大的维护结构为基点而决定的。对于装配式冷库来说,外围护结构的热惰性较小,属于轻型结构,室内型装配式冷库的制冷系统以氟利昂为工质的较多,冷藏吨位较小,其热负荷计算方法应做以下考虑。1.冷藏贮藏吨位:G=(ZVp;n)/1000(t)(1)2.每天进货量:G;=0.1.G·1000(kg)(2)3.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量:QI=K·A·a(tw-t)(W)(3)4.库门开启耗冷量:Q₂=△h·V·pnn·0.27/24(W)(4)5.装货人员耗冷量:Q₃=Qr·n₁·h/24(W)(5)6.室内照明耗冷量:Q₄=(Q₁+Q₂+Q₃)×0.15(高温库)(W)(6)Q₄=(Q₁+Q₂+Q₃)×0.25(低温库)(W)(7)7.冷却货物耗冷量:Qs=Gj·C(t1-tn)·0.27/24(W)(8)8.冷藏物散热量Q₆=Gq·0.27(W)(9)8.冷库理论耗冷量:Qm=Q1+Q2+Q3+Qs+Q6(W)(10)9.总耗冷量:Qo=1.1·Qm(W)(11)10.机器负荷:Qj=ZQo/B(W)(12)以上式中:V--冷库公称容积(m³)p₅--食品或货物的计算重度(kg/m³)n--冷库内的容积利用系数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A--冷库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²)a--温差修正系数,室内型a=1tw--冷库外计算温度(℃)tr--冷库内温度(℃)△h--冷库内外空气焓差(kJ/kg)Pn--冷库内空气密度度(kg/m³)n--24小时内冷库门的开启次数Qr--每个冷库内操作人员单位时间内的耗冷量(Wl/h)(tn≥-5℃时取279W;tn<-5℃时取395W)n--冷库内操作人员数h--操作人员工作时间,h,取3ht1--食品进库时的温度(℃)C--食品或货物的比热(kJ/kg·℃)q-食品或货物的呼吸热、发酵热等(kJ/kg·℃)λ--围护结构材料的导热系数(W/m·℃)δ--围护结构材料(预制板)的厚度(m)B--制冷机的工作系数为50~80%。四、冷库内蒸发器面积的计算:蒸发面积:Fz=Q√(K·△t)(m2)式中:K--蒸发器的传热系数(W/m²·℃)△t--冷库的内外温差(℃)五、保温隔热板厚度的计算式:保温层厚度:δ=λ·(t₁-t,)/a(t₅-tw)(m)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导热系数λ=0.022(W/m·℃)α=7.7~22W/m²·℃tn--冷库内温度(℃)t₅--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不低于当地大气条件下的露点温度)tw--周围环境温度六、装配式冷库设中的几点注意事项:1合理确定保温预制板厚度:而在冷库负荷中围护结构的传热引起的热负荷则占总负荷的30-35%,合理选择保温预制板厚度不仅能达到制冷工艺设计指标的,还可使外界通过其围护结构渗入冷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