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食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食品行业定义与分类食品行业是对农、林、牧、副、渔等部门生产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以取得食品的生产部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包括门类非常广泛,通常大致分为十类,即制糖工业、发酵工业、粮油加工、罐头食品加工、烟草工业、饮料工业、调味品工业、屠宰加工、食品冷藏工业及食品加工废料利用工业。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分类方法,食品行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五个部分。二、食品行业的发展概述中国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2011年修订的GB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国食品工业包含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和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造业等四大类、22个中类、57个小类,共计2万多种食品。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增长较快,规模继续扩大,效益有所提高,市场供应丰富。据今年1月至9月统计,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1461家,从业人员644.91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5541亿元,同比增长31%。按此增长比例预测,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7万多亿元。当前,中国食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二是食品价格涨幅较大;三是科技投入少,传统食品离“三化”(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12.7万亿元,利税达到1.6万亿元。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持续较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证食品安全的重大挑战和压力。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健康观念的变化,食品更多地在风味化、时尚化的基础上,迈向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低糖、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纤维是一个发展趋势,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层出不穷,并逐渐摆上国民一日三餐的餐桌。大众食品功能化,功能食品产业化、大众化正在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实现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我国食品工业要坚定不移地走“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道路,才能又好又快地持续健康发展。三、食品行业主要存在的问题3.1食品行业结构不够合理。一是从行业结构上看,食物资源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烟酒等嗜好食品所占比重较大,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发展不够。二是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档次低、包装差,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三是从地区结构看,西部省区食品行业比较落后。西部12省区食品行业产值仅占全国食品行业总产值的13.5%,而东部的山东、广东、江苏及中部的河南4省食品行业产值占全国食品行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38.6%。3.2食品企业总体规模小,生产集中度尚不够高。如国内粮油加工企业合理的经济规模为面粉加工400-600吨/日、稻谷加工200-400吨/日,而我国78.9%的面粉企业为日处理小麦50-100吨的生产规模,80%的稻谷加工设备为日处理50吨以下的小机组,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日处理量。3.3食品市场、食品行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食品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没有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分散的农业生产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远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要求。例如,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适宜加工的高面筋蛋白含量的小麦品种严重缺乏;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适宜生产高档苹果汁的苹果种植基地基本没有。3.4食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加工技术储备不足。目前,在我国的食品行业科技成果中,食品行业的初级加工的成果所占比重大,而精、深加工的成果明显不足;对食品行业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2.5食品行业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大部分食品加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