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欢迎阅读以“互联网+”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高校信息化建设已步入“互联网+”阶段,要实现“互联网+国关”,必须做出整体思考和规划,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校园治理、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精细化服务教育教学“十二五”期间,我校结合实际,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完成一系列教学平台建设的同时,我校提出“精细化服务教育教学”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我们从课程建设出发开发应用系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推动作用。我校外语学院开设的英美报刊选读课是我校传统精品课,从上世纪60年代开设以来,这门课就以教学内容新、信息量大而著称,对学生学习“活的”外语、开阔视野、追踪前沿、提高语言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多采用教师选取教材,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相比较而言,教师的工作量极大,教学的互动性也明显不足。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到真正有意义的信息逐渐成为一个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新闻1精品资料欢迎阅读以网络形式出现,其时效性更强,获取更为便捷。教师也试图寻找时效性强、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有吸引力的英语新闻作为阅读材料来替代传统教材,但苦于专用系统的短缺,不得不使用人力上网搜索,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并不明显。同时,因为教材时效性存在不足,更加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兴趣,基本停留在语言教学本身的层面。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授课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对于课程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发展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技术部门相向而行,双方通过深入调研和讨论,确定了建设我校英美报刊选读系统的目标,即针对英美报刊选读的课程特色,构建一个可在任意主流终端使用的网站系统。经过共同努力,这一系统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可对当今全球主流的英语新闻媒体网站上发布的新闻做到实时采集、存储、抽取、检索以及分析,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工作,使师生能够便捷、高效、直观地获取相关知识。深度融合的另一个例子是我校课程中心项目。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教育部总体规划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有益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益。通过建设校内优质课程运行的辅助平台及相关软硬件网络环境,打造了一批优质共享课程资源。课程中心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打造了能满足教师多元化教学需求,尤其是能够辅助教师进行混合式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满足课程管理的多功能平台;建立共享课程接入系统即沉浸式远程直播互动教室,对内可满足混合式课程的录播需求,对外可进行高质量的跨校直播互动,为学校高水准混2精品资料欢迎阅读合式课程的建设和引入外部优质共享课程资源提供基础保障。目前,我校已建设了10门混合式课程,部分优秀课程达到了对外共享的建设标准。推进学生德育工作“互联网+德育”概念的提出不仅创新了学校的德育生态,而且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推手。为此,我们从学校德育应该解决什么、能够解决什么等问题着手,遵循主动灌输与正确引导相结合、有效融合与保持优势相结合,以及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地运用网络传媒这一载体,重点做好网络德育信息内容的创新工作。首先,网络化社会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网络的全天候贯通、全世界漫游,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网络的自由属性,学校的德育工作时空也得到了扩展,课堂内外、网络上下都可以成为学校德育的工作阵地,教师无论八小时内外都可以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已经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由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由国内延伸到国外。其次,网络化有力地推动了德育工作的现代化。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传输声音和影像,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给学校德育注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