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材介绍及课标点解析□覃遵君研讨提纲导言——一、《经济生活》教材的主要特色二、《经济生活》的逻辑结构与内容体系三、《经济生活》模块课标重难点解析导言:为什么开设经济学?骑士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天才的世界。——保罗·萨缪尔森美国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首创者、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在《微观经济学》这本大学经济学教科书的引言中这样写道。导言:为什么开设经济学?紧接着他还在“导言”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他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经济学?一些人是为了赚钱;一些人担心自己不懂供求规律而被看成是现代文盲;还有一些人是出于对某些问题的强烈兴趣:为什么近年人们的收入分配会如此悬殊?社会为什么会如此不公?然而,一条最重要的理由应该是:在人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永远无法回避无情的经济学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假定一个果农,水果大丰产。这个果农肯定会丰收吗?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请你设想——大致有三种情形A.收入明显增加,丰产而丰收。——是因为…B.收入大体持平(实际收益)。——是因为…C.收入反而减少,甚至血本无归。——是因为…(06年山西发生的瓜农惨剧)经济学经典案例Ⅰ——海盗分金有5个海盗,劫掠了100个金币,需要分赃。办法是抓阄。看来海盗也有自己的行规。具体操作:抓到1号阄的人,可以先提出一个分配方案,如果这个方案被一半以上的人同意,就照他的方案办,否则,自己跳海喂鲨鱼。余下的人(第2号、第3号、第4号、第5号)也照此办理。提示:A.经济人假设——利益最大化;B.博弈。请思考和判断:海盗中抓几号危险最大?抓几号危险最小?危险最大者是否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危险最小者是否利益最小?抓哪个号的海盗能成功地获得利益最大化?假定海盗都很有智慧,其推理大致是:5号:只有前4个号的方案都被否定,他就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100个金币),因此,前4个号的方案他都会否定。4号:轮到自己提什么方案5号都不会同意,他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千万不要轮到自己提方案。干脆同意1号的方案。3号:1号、2号提什么方案都反对,轮到自己提方案,就可以狮子大开口,既使提出全归自己,4号也会同意,这时2比1,可以通过。2号:知道1号提什么方案3号、5号都反对。轮到自己提方案,3号、5号也反对,通不过半数,自己死定了,因此1号提什么方案,他都会同意。◆那么,结果究竟是怎样的呢?(猜一猜)◆提示:有3种方案,都出人意料,但本质上是一致的。1号提出的5种分配方案如下1号2号3号4号5号9701209701029801109801011000000“海盗分金”涉及的经济学问题一是物品的分割,实际上涉及到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方式等问题;二是在物质利益分配中,如何才能实现制度公平和过程公平;三是如何才能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四是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经济博弈中获胜。反思——排在第一,竟然能获得博弈的巨大成功;表面看来风险很大,但他找到了化解风险奥秘;在各种博弈场合,排在第一是否都能获得成功呢?下面在看一则博弈实例——经济学经典案例Ⅱ——阿罗“投票悖论”假如有甲、乙、丙三个人,需要在A、B、C三个投资项目中选出1个。投票规则:获一半以上选票胜出。投票方式:两两投票,先在两个选项中投票,胜者再跟第三个较量。假定甲、乙、丙三人对A、B、C的偏好如下:甲乙丙ABCBCACAB如果你是甲、乙、丙中的一员,你希望自己的偏好项目选中,该怎么办?如果第一次在A、B之间票决甲乙丙ABCBCACAB结果:A胜出。再在A、C之间票决甲乙丙ABCBCACAB最终结果:C胜出。表面看来获得优先选择地位者(A、C),却最终被淘汰掉。破解之谜罗马尼亚裔美国人阿罗首先提出这一“投票悖论”,虽然他在197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一直未能破解。直到1998年,由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圆满解决。破解:A.每个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最佳;B.每个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次佳;C.每个人都同意某一项不是最差。经济学问题复杂多变、扑朔迷离有经济学家自嘲:“两三个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