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军事理论马克思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战争观、军队理论、暴力革命理论和作战指导理论等。是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指南,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与发展马克思(1818〜1883),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一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蓬勃兴起。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向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提供理论指南,为改变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军事思想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军事论文,提出和精辟地论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并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体系。马克思军事理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1845〜1846年,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并且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3页)而这一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前)。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先后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等思想。1850年3月,他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又明确提出武装工人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从19世纪50年代起,马克思虽然把军事问题的研究分工给恩格斯,但在繁忙的经济学研究工作之余,仍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军事问题。1857年8、9月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出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发展的历史最能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思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考察了原始社会的战争同生产发展的关系。此外,他在1854〜1856年发表的关于西班牙第四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文章中,探讨了西班牙军队起义失败的原因和人民游击战争的特点;在1856〜1859年撰写的关于英国、俄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亚和远东各国,以及英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一系列文章中,除谴责欧洲列强对亚洲各国的残酷掠夺和野蛮统治外,还对有关各方的作战行动作了评析。美国内战(1861〜1865)爆发后,马克思对这次战争的阶级性质和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联邦军在这次战争前期屡战不捷的症结,探讨了合理的作战方案,预测了战争的发展前景,强调战争性质对战争前途的决定作用。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他通过分析普法两国统治集团之间、两国统治集团与交战国人民之间及与本国人民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揭示了战争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性质,提出工人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在不同情况下对这次战争应持的态度,并阐述了区分战争的政治内容和军事行动性质的原则,以及根绝战争的可能途径。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发生,马克思给予高度关注,为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撰写了《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无产阶级军队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中的极端重要性,论证了用人民武装取代资产阶级常备军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巴黎公社失败在军事上的原因。主要内容马克思在不断探索军事领域各种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对战争、军队、暴力革命和战争指导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一、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经济利益的冲突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经济利益的冲突。在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由于各氏族集团的生产力低下,人口也不多,氏族内部实行公有制,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彼此紧密协作,居住区提供的生活资料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氏族集团之间不存在发生战争的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居住区提供的生活资料逐渐难以满足公社成员消费的需要,这就导致向外扩张,于是便出现了战争。他还认为,战争并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