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机四大施工工艺四大施工工艺分为:干成孔工艺、泥浆静压工艺、套管工艺、混凝土造壁工艺旋挖钻机是一种适合建筑基础工程中成孔作业的施工机械.广泛用于市政建设、公路桥梁、高层建筑等地基础施工工程,配合不同钻具,适应于干式(短螺旋),或湿式(回转斗)及岩层(岩心钻)的成孔作业,旋挖钻机具有装机功率大、输出扭矩大、轴向压力大、机动灵活,施工效率高及多功能特点。旋挖钻机适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地质条件,使用范围广,基本可满足桥梁建设,高层建筑地基础等工程的使用.目前,旋挖钻机已被广泛推广于各种钻孔灌注桩工程。因此对旋挖钻机的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上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干成孔工艺一、干成孔特点1、由于地质坚固密实,钻进时无需其他辅助成孔材料或者设备,直接钻进即可。干成孔工艺是旋挖施工中最简单的工艺,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2、干成孔工艺针对硬塑、坚固的地质,有无地下水均可,但最好没有地下水。在采取干成孔工艺前,必须掌握岩土及地下水状况,以不塌孔为前提。、干成孔优缺点1、干成孔缺点:虽然无需担心塌孔问题,但由于失去水和泥浆的润滑软化、降温及缓冲,某些地层钻进阻力提升,特别是密实的干土、粗砂层尤为明显,出现倒渣困难,加剧钻齿损耗及钻杆振动。2、干成孔优势:除了工艺简单、施工成本低外,在特定地质情况下,由于泥岩遇水软化,泥浆润滑,形成打滑、塞齿及湖底现象。而干成孔可消除上述现象,提升剪切破碎效率。泥浆静压工艺一、泥浆静压作用泥浆压强支撑孔壁,防止孔壁出现缩径、塌孔、埋钻等施工质量问题及事故。二、泥浆三项指标1、泥浆压强2、泥浆护壁3、含砂率4、泥浆三件套:泥浆比重计、泥浆黏度计、含砂率测定计。三、泥浆其他作用泥浆比重、黏度及含砂率是泥浆作用中的重要参数,是保护成孔质量及设备人员安全的保障。但除了支撑和护壁,泥浆还有其他多项作用,在不同地质及地下水工况下,分别起到不同作用,包括:悬浮、润滑、降温、减震、浮力和软化等。四、造浆素材配合比1、泥浆配合比:以膨润土为造浆护壁工艺,原材料为水、膨润土、纤维素和火碱;配合比为100:8:0.05~0.1:0.1~0.5。2、无固相钻井液:聚合物泥浆是以多种单体或共聚物为基础人工合成的集合电解质,系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常见的聚合物泥浆产品形式分固体和液体,液体形式主要为反相乳液材料;固体形式又分为颗粒状和粉末状;按照溶解速度又分为普通型和速溶型。聚合物泥浆在水中充分溶解后呈半透明糊状,用量极少,属于轻质泥浆,比重一般小于1.08,黏度大、渗透力强,可以有效调节泥浆的流变性,能够快速沉淀孔内钻屑,在孔壁周围经过渗透和胶联形成一层薄透明糊状保护层,有效提高钻进速度,防止井漏和孔壁坍塌,减少钻具磨损,保持井径规则。五、不同类型泥浆应用由于地质类型多样性,层厚及埋深变化,以及地下水位丰富状况的不同,因此不同的地质及地下水需求的泥浆不同。套管工艺一、护筒1、胡同作用:保护桩孔、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根据岩土及地下水状况确定护筒长度,一般护筒长度介于2M~4M之间,护筒直径通常大于桩径200MM;2、下护筒方式:扩孔器、钻斗、特殊工装、震动锤;3、控制要求:埋设护筒的垂直度及中心偏差。二、套管套管驱动器、搓管器或全回转钻机,以及震动锤埋设套管、旋挖钻斗在套管内跟管式钻进。套管工艺可以取代泥浆护壁静压工艺,适用于咬合桩、斜桩、不稳定地层及户外施工、资源局限(没有水电)、城市环保施工等。1、套管作用:同啊关强度支撑孔壁防止塌孔;套管长度实现强制导向,防止偏孔;套管密封性防护地下水。2、套管构造:①驱动盘:驱动盘通过螺栓与动力头驱动套筒底口连接,实现结构过渡,作用是传递扭矩与加压力。②连接盘:连接盘通过销轴与驱动盘连接,并预留与护筒驱动器连接销轴。③套管驱动器:护筒驱动器上部通过销轴与连接盘连接,下部与套管连接。护筒驱动器直径需与套管直径相符;护筒驱动器下部有定位凹槽及止口,便于与套管对接。护筒驱动器的作用是将扭矩和加压力传递给套筒及筒靴。④套管:套管上端通过销轴可与护筒驱动器或套管连接,套管下端可与套管或筒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