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构建】一,世界多级化趋势出现的背景:1,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日本,中国,新独立的民族国家)2,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3,美苏两极格局。4,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二,世界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学习探究】两极格局之下,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70年代)的表现(或原因)1.根据下列材料,从经济、政治、思想、直接角度找出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材料一: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材料二:二战后的西欧,政治上面临来自东方苏联的威胁,以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三: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早在17世纪,法国亨利四世就曾提出过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近代欧洲历史上众多学者,如伏尔泰、康德、雨果等也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材料四: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舒曼计划》(1950年)[来源:学。科。网Z。X。X。K]2.阅读教材P122第2段到P123页第1段,找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三个阶段、三个机构)、思考其性质经历了怎么样的转变,找出欧洲联合有何意义。过程:1)年《巴黎条约》,欧洲共同体,化解法德矛盾;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正式建立3)年共同体(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3.史料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欧共体;199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大多数“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根据史料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来源:Z|xx|k.Com]4.“欧洲人的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一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国家或组织1955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4年美国36.2%33.73%31.27%30.21%24.36%欧共体17.54%17.53%18.68%19.32%20.12%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摘自岳麓版1)对欧洲:经济:政治:2)对世界: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政治:【知识小结】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2)西欧各国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3)美苏两极格局。(4)法德关系的改善。(5)西欧相通的地域,文化,宗教。(6)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如伏尔泰、康德、雨果等。2.过程(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来源:学科网ZXXK](2)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特点(1)时间较漫长。(2)过程曲折。(3)从经济合作到政治合作。4.影响(1)推动西欧国家经济发展,使西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3)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使西欧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5)使国际格局多极化。(6)开创了区域集团化的新模式。(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学习探究】1、结合教材P123页第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