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永遇乐 (2)VIP免费

永遇乐 (2)_第1页
1/12
永遇乐 (2)_第2页
2/12
永遇乐 (2)_第3页
3/1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分析并掌握词中的用典写法,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感情。2.诵读诗词,品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上的异同。3.掌握用典类试题的答题方法。学习目标: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南渡后曾任建康通判、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官职。他一生主张收复中原,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诩,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情。但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另外,他还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他善用比、兴等,大量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代表作品:《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著有《稼轩长短句》。创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于1205年,辛弃疾65岁。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主战派势力居下风,辛弃疾在江西乡下已闲居近二十年。宰相韩侂胄用事,为巩固其在朝势力,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元老重臣,64岁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他认为一雪国耻的时机到了,侦查敌情,训练士兵,储备物资,但战机仍未成熟,主张不应草率北伐。他的意见未被采用,被贬为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人物典故词句目的孙权刘裕刘义隆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明词人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也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不满,表明词人主张北伐的观点。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的结局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告诫南宋朝廷要汲取历史教训,要打有准备之仗,反对草率北伐。拓跋焘廉颇拓跋焘反击刘宋,兵锋南下,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抒发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使者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①紧扣题目,自然合理。前四位历史人物都和京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京口想到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是很自然的事,最后以廉颇自喻收尾,使首尾圆合,五个典故之间不可分割,浑然一体。②凝炼含蓄、言简意丰。典故的运用,使语言精练、委婉、含蓄,更加典雅和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避免了直白浅露,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③明志言情,利于抒发。作者对统治者的批评,不好直白地表达,只能用典故曲折含蓄地表达,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好在:①语言上,苏词开阔明朗,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崖的高峻,具有立体感;“卷”字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赢得”二字就蕴含着浓烈的讽刺意味。②手法上,苏词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而辛词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中。另外,苏词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初嫁”衬周郎;而辛词用典颇多,典中套典,自然精当。③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豪中带旷,人生如梦,不能改变现实,就斟杯酒敬明月,豪迈、旷达;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权、刘裕等英雄的壮举来斥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豪放之中蕴含更多悲壮之气。异:①景物方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所写景物都雄奇伟壮,场景都气势恢弘,意境都雄浑壮阔。②人物方面。《念奴娇·赤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