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培养学生把文字叙述的问题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能写出一般形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教学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教具准备本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小正方形的边长?人行道有多宽?时间问题等,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概念,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没有深入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学生模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通过实例、引入新课1.在开始新的一个单元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清楚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做到整体把握和概览。2.进人本单元的第一节:小正方形的边长?人行道有多宽?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中心任务。3.说明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课件要求制作得精美并且可以清楚得显示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4.给学生时间思考:如何明确并用数学式子表示出题目中的各个量?让学生在思考后把教材补充完整。5.让学生回答他们的答案是什么,给予点评,让学生核对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掌握全班的情况。6.继续进行第二个问题:提出问题:你能找到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7.趁热打铁,做教材P28练习。8.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点评,其他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可以以学生举手示意的方式掌握全班的情况。9肯定学生的表现:大家自己的探索已经很好地打开了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大门,相信同学们这一章会通过自己的学得很好。二、合作探究、引出概念1.板书刚刚得到的三个方程,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1.认真听讲,对本单元(一元二次方程)有了一个较好的总体认识,为新的内容的学习作好准备。2.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新颖的标题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3.对“边长有多长”的问题产生了很强的探究的欲望,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任务与原来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4.对照图形(示意图)认真思考,找到各个元素的数量关系,比较顺利地把填空题补充完整。5.回答:6.正整数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五个连续整数的性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受到前面题目的启发,可能会想到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7.积极认真地填空,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共同的特点?2.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我们曾经学习了—元一次方程,同学们可以类比着它的要点来看看这些方程有什么特点。3.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三个方程有什么共性。4.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继续观察它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共性?比如:从整式和分式的角度,展开来整理后的形式的角度。可以让同桌两个进行交流。5.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他们的新发现。6.让学生指出三个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和二次项、—次项的系数。7、变式练习:若方程2x2m-1+3x-4=0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m的值是多少?8、复习总结: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要点和定义,能顺利指出三个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以及二次项、一次项的系数。10、作业P28A组1大题教学后记:8.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基本正确,做对的同学举手示意,方便老师掌握情况。9.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自信心及学习的兴趣都大增,以很好的状态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1.观察三个方程的特点,但因为问题的指向性不是很明确,因此有些茫然。2.得到启发,从未知数的个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出发观察它们的共性,容易看出它们都只有一个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3.回答: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4.继续观察三个方程的特点,容易看出它们都是整式方程,把式子展开,经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化成相似形式的式子,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