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外、政治和思想文化第1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目标了然于胸,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考题定位知识重点复习思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洋务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的关系;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的主张和结果;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从四个阶段梳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级学“器物”——资产阶级学“制度”——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无产阶级“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线索图示知识重组清单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①原因: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在实践中逐渐暴露不足。②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③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④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①思想主张:康有为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进化论结合,提出“三世说”,论证君主立宪的合理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君主专制,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严复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思想,直接动摇君权论的基础。②实践活动:与顽固派论战及论战的焦点、性质、意义。(3)维新思想的作用①主张君主立宪,倡导政治改良,推动深入的学习西方。②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③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新文化运动(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倡导民主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作用①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③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4)局限: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局限在思想文化领域,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传播方式:发表文章,翻译著作;与反马克思主义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2)影响: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3)发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清单二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爆发,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问题突破问题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问题2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及影响1.不同时间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以后性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倡导者身份资产阶级激进民族主义者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作用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2.影响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