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锦江区沙河一号(二期)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1月成都市锦江区沙河一号(二期)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工程编号:CL-2010-104观测起止时间:2010年7月1日~2011年12月8日法定代表人:高世科技术负责人:陈追田审定人:牟朝云审核人:崔登峰工程负责人:张倚超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年1月资质证书:测绘甲级证书编号:甲测资51002008发证部门:国家测绘局审定发证日期:2010年8月25日单位地址:成都市东三环路二段单位电话:028-65568806龙潭工业园华冠路31号13308051033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执行的规范标准三、基准点的设立及检测四、基坑水平位移观测1.位移观测精度及观测周期2位移观测点布设3.位移观测方法4.位移观测分析与结论五、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标志的埋设2.沉降观测周期3.沉降观测实施技术方案4.沉降观测值的平差计算5.沉降观测分析6.沉降观测结论附录NO:1基准点布置示意图1张NO:2基准点稳定性检测成果表1张NO:3基坑变形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1张NO:4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4张NO:5周边建筑物沉降量统计表1张NO:6(S-T)沉降曲线图1张一.工程概况“成都市锦江区沙河一号”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花果村一组,老成渝路旁,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98046.89㎡,其内共有8栋新建建筑物,其中1号、2号、3号、8号楼(高层住宅楼)为地上34层,4号、5号楼(高层住宅楼)为地上32层,6号楼、7号楼(办公楼)为地上29层,设有二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1.6m,基坑支护方式采用人工挖孔桩护壁,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有若干栋已建建筑物,为根据成都市建委相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属一级。根据业主、安检站及有关规范要求,该项目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及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便了解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从而为施工及设计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并正确指导施工,以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为此,我公司接受委托,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对该基坑及周边建筑物进行了历时1年零5个多月的变形观测工作。二.执行的规范标准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本工程相关《观测技术方案》。三.基准点的设立及检测基准点是整个变形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布设了供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使用的3个永久性基准点,编号为JZ1、JZ2、JZ3,其位置见“基准点布置示意图”(附图NO:1)。基准点的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假设独立坐标系,由以上3个基准点构成导线网形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假设独立高程系,3个基准点间进行往返闭合水准测量。于2010年7月1日对基准1点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并将观测值进行了联合平差处理,其后定期对其进行了4次检测工作,检测结果见“基准点稳定性检测成果表”(附表NO:2),经检测基准点间距离较差以及高差较差均较小,完全满足规范要求,说明准基点均是长期稳定的,为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的准确性、真实性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依据。四.基坑水平位移观测1.位移观测精度及观测周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7.1.7.条规定:一级基坑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为30mm,据此设计测量作业规格,本次位移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要求进行,即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我院自2010年7月1日起,按照本工程相关《观测技术方案》分别对基坑水平位移进行了初始值观测、常规观测,于2011年12月8日进行了最后一次观测,期间共计观测了85次。2.位移观测点布设根据该基坑的开挖范围和形状特点在基坑上口边线变形敏感处先后共布设了28个水平位移观测点,编号为S1~S28,具体位置见“基坑变形观测点位布设示意图”(附图NO:3)。3.位移观测方法主要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即:在基准点上安置全站仪,用多测回法测定观测点的水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