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地基:建筑物的全部荷载都由它下面的地层来承担,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基础工程(FoundationEngineering)研究下部结构物与岩土相互作用共同承担上部结构物所出生的各种变形和稳定问题。基础分类(按埋深)浅基础:埋置深度不大的基础埋深小于或相当于基础底面的宽度,一般认为<5m深基础:使用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建造的基础(适应于: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层处的良好地层)地基的分类天然地基:不需要人工处理直接利用的地基人工地基:修建基础前,需要事先人工处理的地基基础工程设计包括基础设计和地基设计两部分:基础设计:基础形式选择、基础埋置深度、基底面积大小、基础内力和断面计算地基设计:承载力确定、地基变形计算、地基稳定性计算根据基础功能,基础设计满足三个基本要求:强度要求;变形要求;上部结构的其它要求二、浅基础的设计内容选择基础的材料、类型,进行基础平面布置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必要时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进行基础结构设计——基础内力、截面计算并满足构造要求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合理的分析方法,原则上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之间,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静力平衡、变形协调浅基础的类型根据基础结构形式和材料性能分类:从结构型式分: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从材料性能可分:无筋基础(刚性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单独基础)。作用:把墙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柱下条形基础特点:基础抗剪刚度较大,能够调整不均匀沉降,将所承受的荷载较为均匀发布到整个基底面积上。使用:软弱地基上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一种形式。筏形基础优点:能跨越地下浅层小洞穴和局部软弱层;可以兼做防渗底板;能够满足:不允许出现不均匀沉降的要求;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箱型基础--补偿效应:基础埋置较深,挖去土的自重较大,而基础自重较小,可以抵消建筑物荷载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基底压力,这种作用称为补偿效应。补偿性基础。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冻融条件;场地环境条件。四种常遇工程地质条件下,说明基础埋深原则:(1)自上而下土层都良好确定方法:埋深由其它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2)自上而下较软弱确定方法:轻型建筑,按方法(1)确定;一般情况,考虑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3)上软下良确定方法:取决上部软土厚度,较薄(如小于2m),挖去表土;较厚,按方法(2)。(4)上好下软,地表存在2~3m硬壳层确定方法:对中小建筑物或6层以下住宅,硬壳层作为持力层。“宽基浅埋”地基承载力——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条件下,使建筑物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fa是不是定值?不是定值!!Why?是允许沉降量sa的函数,随其变化。确定方法有四类: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由现场荷载试验p-s曲线确定;按规范提供的承载力表格确定;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参照相邻建筑物的工程经验确定。地基变形的特征:联合基础分为三类:矩形联合基础;梯性联合基础;连梁式联合基础联合基础设计的假定:基础是刚性的,基础高度h≥1/6柱距,基础可以看作刚性;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是线性分布;基础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土层均匀;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建筑物的长高比:建筑物的长度与基础底面算起的高度之比。建筑物长高比越大,刚度越低,纵墙越容易开裂;减轻不均匀沉降,长高比应控制在3以内;为使各单元沉降均匀,沉降缝的位置:sa↑则fa↑sa=0则fa=0建筑物的平面转折处;建筑物的荷载或高度很大差异处;长高比不符要求的建筑物适当部位;地基土压缩性有明显变化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的建筑物交界处;拟设置伸缩缝处;三、柔性基础——基础抗弯刚度很小的基础特点:基底反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