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言运用新题型专练附答案1.(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联考)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能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那间被抛之九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凉抽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答案:①原句“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与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与下句“留下”搭配。②原句用主动语态,更能突出强调“冰凉”的影响力。【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突出的陈述主体不同,前后文的衔接。2.(湖南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有很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飞流直下的瀑布,像艳丽多彩的锦缎,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原句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1分),将肯定的意思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出来,加强了语气,(1分)激发了读者对炊烟的怀念之情(1分)。改句突出的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怀念的对象应是原句所指的生活在城里的人们。(1分)【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修辞及表达效果,陈述主体的不同。3.(湖北黄冈六校2021届第一次联考)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并不知觉。他正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了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然后是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她喊孩子,“快打洗脸水,准备吃饭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他并不知觉他的脊背上爬满了晒太阳的蜻蜓,他从一个大斜坡上下来时前面留下长长的影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案:①原句将修饰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动作、姿态、形象特点;②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有利于刻画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解析】原句多用短句,改写后的句子多用长句。长句与短句自有其各自不能互相取代的优势:长句结构繁复,内涵丰富,集中紧凑,逻辑严密,能细致地表达思想,多用于论说,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频率高;短句结构简单,句意明晰,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多用于叙事、描写与抒情,在口语中尤为常见。原句修饰语独立成句,强调了人物“个子高”的形象特点,“扛着锨”的动作,“走路一摇一晃”的姿态。从句式特点上看,原句采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句式内部结构不同强调的内容不同;句式长短句的区别。4.(2021山东济宁市高二第一学期质量检测)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