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年级传统文化VIP免费

二年级传统文化_第1页
1/24
二年级传统文化_第2页
2/24
二年级传统文化_第3页
3/24
第一单元敏而好学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1玉不琢不成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二、诵读感悟。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师范读,生读。2质疑释义。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三、绘本启智:读故事《卞和献玉》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四、知行合一:学习要不怕苦,不怕累。玉与人的“关系"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五、拓展演练: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懂得了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2知所知明不知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3懂得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学生准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求知的诗词、文章的资料。2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说说这是谁?二、读典明理: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范读,生读。2质疑释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二、绘本启智:1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我们可以懂得对付一个人要能够从他的弱点入手方能够将其击败。2读《菱角的尴尬》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寻找生活中不懂装懂的危害?三、知行合一: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呢?2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纠错。四、拓展阅读:1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君子(品行好的人)不要隐藏自己的短处,不知道的就问问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就要向别人学习。大概意思就是不要不懂装懂,多一些不耻下问的精神。应该踏踏实实的学习。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五、力行体验六、星星点灯:不懂的问题多请教别人。不会的知识多查找资料。不懂的事情不装懂。——《弟子规》七、课堂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态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道了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3时习之亦说乎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论语的丰富内涵。3培养学生养成学过的内容经常实践的习惯。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i.导入新课。说一说你对孔子了解。今天,我们学习——时习之亦说乎。ii.读典明理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2学生读。3教师讲解句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译文: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三、绘本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二年级传统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