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楼塔小学常识科课时计划任课教师:章剑峰课题3、昆虫教时7-3教学目标1.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2.培养观察蟋蟀等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的能力。3.培养观察和研究动物的兴趣。重点与难点重点:昆虫的共同特征。难点: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学法指导教师通过标本、图片、讲解来指导学生了解昆虫。教具准备雌蟋蟀若干只;收集昆虫的图片或照片;收集昆虫的录象片;有关昆虫的标本。教后感学生对制作昆虫的标本十分感兴趣。课时教学过程时间备注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问:什么地方能够捉到蟋蟀?并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1.认识蟋蟀的外部形态。(1)说说雌蟋蟀个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也可以提供准备好的幻灯片,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可以给学生四人一个放大镜)(2)提问:蟋蟀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教师在学生发言,引导他们认识到蟋蟀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接着问:每一部分上有些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蟋蟀的头上有两根长须,胸部长有六只脚,腹部有尾须等.教师归纳蟋蟀的外部形态,为下节课研究昆虫的特征作准备课时教学过程时间备注二、教学新授。2.了解蟋蟀的运动。(1)教师结合插图或投影片,提问:蟋蟀是怎样运动的?蟋蟀为什么能跳的很远?引导学生认识蟋蟀的运动方式是跳跃,它的后腿强壮、有力,因此能跳的很远。然后教师提问:雄蟋蟀善于鸣叫,它鸣叫时,翅膀是怎么样的?(2)分组进行斗蟋蟀或放录相资料。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提出具体的要求,做好组织工作。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听从指挥,做到活动有序。有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回答解决上面提问,只要学生能说出看到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了。3.了解蟋蟀的食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结合学生自己饲养蟋蟀的情况,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最后教师根据各组发言的情况,作简单的概述。三、教师小结。简述蟋蟀的外形、运动方式和习性。第2课时一、导入新内容。教师提问:在我们校园周围,还生活着那些小虫子?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举出一些例子如:蜻蜓、蚂蚁等虫子。1.昆虫的共同特征。二、教学新授。(1)比较蟋蟀与蜻蜓、蚂蚁等小虫子的身体外形。教师提问:这些虫子与蟋蟀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或教学挂图等,让学生观察比较。(2)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师可以从学生比较蟋蟀、蜻蜓、蚂蚁三种虫子的外形的认识中,得出昆虫的特征:凡是成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课时教学过程时间备注胸部有三对脚的虫子,都叫昆虫。同时指出,极大部分昆虫都有两对翅膀,少数昆虫只有一对翅,如苍蝇、蚊子等;也有的昆虫没有翅,如臭虫、虱子、跳蚤、公蚁等。2•分辨那些是昆虫,那些不是昆虫。教师提问:课文插图中的动物中,那些是昆虫那些不是昆虫?教师要引导学生讲出为什么,让学生懂得蝴蝶、天牛、蚊子、螳螂、七星瓢虫、苍蝇是昆虫,而蜈蚣蜘蛛不具有昆虫的特征,不是昆虫。接着教师提问:你还知道那些动物是昆虫,可以让学生说说当地看到的或书上可到的各种昆虫。3.昆虫的生活习性。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五种昆虫是怎样生活和运动的。教师可作如下提示: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那些昆虫会飞?那些昆虫不会飞?那些是在白天或晚上活动的?那些会发光等。也可以着重讨论其中一种昆虫的生活和运动。4.了解昆虫一生的变态。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或有关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录象),指导学生对蚕和蝗虫的一生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了解像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作完全变态,像蝗虫的一生只要经过卵、幼虫、成虫二个时期,叫作不完全变态。如果某种昆虫在生活过程中像蝗虫那样没有蛹期,都属于不完全变态,例如蟑螂、臭虫等。然后教师可出示菜粉蝶、蟋蟀、苍蝇等动物的生活史,让学生进行辨析,那些昆虫是完全变态,那些昆虫是不完全变态。5.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提问:那些昆虫是害虫?那些昆虫是益虫?为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见所闻,展开讨论。然后提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要让学生懂得益虫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有好处的不要伤害它们。6布置作业。(课堂完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