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班级姓名组别等级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2.通过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实例。4.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5.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仔细看课本41-49页的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答案,注意勾画知识点,边读边思考边记忆,10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二)自学检测要求: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5分钟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和,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等。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既有又有。3.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和,生物的适应性是。4.植物一般生活在的温度范围内,大多数动物则生活在温度范围内。(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写在下面。要求:言简意赅,明确清晰,书写规范。首先请教同桌,不能解决的提出来下一环节在组内或者班内解决。2分钟我的疑惑三、合作探究(一)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5分钟(二)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然后展示交流,统一答案,5分钟。1.教材41-42页“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自己总结归纳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作出假设、实验变量的设置、实验对象的选择、得出结论。2.教材49页第1题。四、当堂训练要求: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看谁做得又快又对。1.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A.保护色、警戒色、拟态B.拟态、保护色、警戒色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2.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非生物因素因素()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3.“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句诗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4.仙人掌原产沙漠,进化过程中叶子演化成“刺”,以保证体内储有足够的()A.氧气B.无机盐C.二氧化碳D.水5.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一山不容二虎1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6.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莲藕的茎和叶柄是中空的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7.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8.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同期孵化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20是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②A组每天饲喂5克饲料和少量甲状腺激素,B组每天只饲喂5克蝌蚪饲料,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其余条件保持相同;③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要素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尾脱落时的平均身长(cm)A组47260.75B组59371.3(1)从实验设计可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A组和B组的水量、蝌蚪的数量及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的目的是________;B组的作用是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选用蝌蚪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青蛙的发育属于________.(5)如果该小组同学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再选择________只同种、同一批的小蝌蚪,将其________切除,其余条件应与________组相同(填“A”或“B”)五、自我反思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过程中容易出错的?请认真归纳总结在下面。我的收获我的易错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