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理解了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同时,学生已经初步具有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不断提高。[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中的第1课时。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探索——迁移——总结”的有机递进,体现层次性,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原理。[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迁移——总结的过程,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做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复习引入。1、列竖式计算。582-46=6.4-0.75=学生计算后,提问:列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小结:不管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还是把小数点对齐,都是因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2、口算。411223-—=+—=+—=557788学生口算后,提问:你是怎样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计算时,只要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设计意图:由复习整数、小数加、减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新课,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依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引导他们体会相关计算方法背后的基本原理,即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其内在思想是相同的,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这样,能够服务于随后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并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加合理的认知结构。】二、自主探索,得出算法。(一)、教学例1,探索1+-。24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式。提问;应该怎样列算式?(板书:1+1)这道分数加法算式跟上面的算式24相比,有什么不同?指出: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道算式的分母不相同,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2、提问:分母不同,分子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后,指出:分母不同,说明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分子就不能直接相加。继续提问:那该怎样算呢?引导学生用长方形纸折一折,涂色表示出1+1的和,看看得数应该是多少?24想想可以怎样算?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呈现、观察折纸所表示的得数,交流:得数应该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提问:仔细观察,为什么得数的分母是4?分子是3?想想这个加法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独立填空计算,求出得数。3、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把1化成2后再计算?24小结:因为1+1分母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但从这张长方形纸上看,2411213111+1实际上就是2+1,这样就可以算出是-,所以计算时可以先把1+1转换2444424成2+丄,再算出得数是3。4444、提问:观察计算过程,你觉得异分母分数加法要怎样计算?小结: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的方法算出结果。【设计意图:在此环节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