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学科生物授课教师栾新苗授课班级高三年级2、4、5班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第一课时)》课型章(单元)总课时本课题课时本节课是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明获取目的基因的两种方法的具体过程;2、能说明基因表达载体的重要控件的名称及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中的分析推理的能力。2、通过分析、讨论、自学等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等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获取目的基因的具体方法;2、基因表达载体中的重要控件的名称及作用。教学难点PCR技术的具体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手段Ppt板书设计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估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知识重要是一些程序性知识,再根据课程标准、及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能力,及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每部分知识的学习都遵循如下的思路:首先分析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先想解决的办法。然后分析这个解决的办法,存在的问题有什么?科学家是如何解决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又面临什么新的问题?教学流程环节1:导入新课环节2、获取目的基因方法一的学习。环节3、使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学习。环节4、基因表达载体重要控件构成的学习。环节5、梳理归纳。环节1:导入新课从复习基因工程基本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出发,引出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分四步走的必要性。同时利用问题“怎样才能获得目的基因呢?”引发学生思考。环节2:获取目的基因方法一的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要从生物的细胞中,利用限制酶从生物体的基因中获取目的基因。这是获取目的基因的一种办法。教师在这里需要解释:其实科学家们现在研究的目的基因主要是几种生物的基因。那么如果每次提取目的基因的时候,都要从该生物的细胞中先提取所有的DNA,再从中去找就很麻烦。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获取目的基因的工作简单些呢?学生自学“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的知识。然后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基因文库?2、基因文库是若干DNA片段吗?(概念的理解和辨析)3、构建基因文库为什么能更方便地获取目的基因呢?4、基因文库、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三个名词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概念的理解和辨析)5、怎样从基因文库中获得目的基因呢?环节3:使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说明。如果我们已经构建好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也知道了所要寻找的目的基因是什么,可是怎样才能从这一堆细胞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基因片断呢?而且如果只有一个目的基因的DNA片断时,很难保证它能顺利地进入受体细胞并正常表达。也就是说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越多越好。学生可能会想到找一种和限制酶类似的酶,能识别特殊序列,只不过不切开DNA片断,而是导致DNA链的复制。在肯定学生大胆而有根据的设想之后,请学生学习PCR技术的原理和具体过程部分知识,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学生自学完该部分知识后,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初步检验自学成果。然后再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具体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帮助学生理解PCR技术的具体过程。主要涉及每阶段的温度范围、要达到的目的、需要哪些物质参与等方面。除了从生物体直接获取目的基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用PCR技术获取并扩增目的基因外,当基因比较小时,还可以采用人工直接合成的办法获取。环节4基因表达载体重要控件构成的说明。问题:在获取目的基因后,能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吗?为什么?解决:不能,因为受体细胞内限制酶等物质的存在,会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不能安全的存在。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用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再将重组的载体送入受体细胞内。问题:这个重组的载体叫做:基因的表达载体,基因的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都要完成哪些功能?请学生自学“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部分知识。解决: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