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理(工)科校级科研项目工作总结报告理工大学工作总结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和关心帮助下,我校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朱虹副省长提出的“一个目标两大转变五个一流”要求,围绕建设“江西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工科优势突出、矿冶特色鲜明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态势。现将我校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并简要提出20XX年的工作打算。一、20XX年学校工作的主要进展(一)争取支持实现新突破1.两部一省共建我校正式启动。20XX年6月,XX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联合下文共建江西理工大学。根据文件,XX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我校重点倾斜和优先支持,我校站在了全新的发展起点和平台上。2.我校在省院合作中承担重要角色。20XX年11月29日,XX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提出“依托江西理工大学联合国内相关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省院共同支持建设国家钨与稀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根据省院合作协议,我校将牵头组建国家钨与稀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3.成功争取名校对口支持和帮扶。20XX年1月7日,我校与中南大学签订办学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校将在学科建设及发展规划、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校园信息化及图书资料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中南大学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等方面对口支援我校。(二)人才培养得到新跨越1.人才培养层次实现历史性突破。20XX年9月,我校首批第1页共5页博士研究生正式入学并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获批和实施,实现了学科建设和办学层次的新突破,标志着学校已建立起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我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人才培养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20XX年12月15日,我校召开第二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从2008年开始,学校每五年召开一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会议进一步强调了“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三优先”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三满意”工作标准在学校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导向性作用。会议指出,要营造人人关心人才培养、人人服务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育人工作的根本地位。一年来,学校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工业设计专业学子设计的“易发现输液瓶”获德国红点奖;机电学院一寝室四位同学两年共获得55项各级奖项,受到中央电视台等近百家媒体的报道和好评;学校一本招生范围增至20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前列。(三)科学研究开创新局面一年来,我校科技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平台建设成效尤为显著。20XX年4月,我校作为依托单位之一和申报牵头单位的“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学校还获批组建XX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XX省稀土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产业研究中心”获批为XX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再次获批XX省“20XX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批XX省第一批高校院士工作站;全校新增各类科研经费1.11亿元;我校主持的863计划项目“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环境保护技术与集成”通过了中期检查;我校牵头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急研究项目“我国稀土战略开发及出口产业规制政策研究”提出的部分政策建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领导的重要批示。第2页共5页此外,我校起草的作为XX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内容之一的“国家钨与稀土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得到了中国工程院和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可和重要批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过程中。(四)社会服务作出新贡献我校历来重视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努力提高对行业产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尤其是《国务院关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