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教案参赛科目:构成基础(平面构成)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构成基础》11概念要素(25分钟)1-10视觉要素(5分钟)10-11关系要素(5分钟)作品赏析(20分钟)授课形式新授授课时数8课时(320分钟)授课章节项目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学情分析学生经过项目一的学习对平面构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初中时期学生在几何中已经了解了点线面的概念,通过学习,我们要把已有观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范图,感知基本要素;认识平面构成中特殊的点、线、面;会使用基本要素来组织、概括画面.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基本要素比较过程,以及点、线、面的运用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抽象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提高表达基本要素的能力:借助实例,渗透相关专业的设计思想.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平面构成的思想和文化,激发观察、分析、探求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的意识;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怜1中,感受构成基本要素的抽彖美和简洁美.教学重点概念要素(点、线、面)的关系及重要地位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新知识及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发现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谈话、讨论等辅助教学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巩固知识(计划2分钟)1、什么是平面构成2、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有哪些3、平面构成设计的步骤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计划3分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希望人家带着问题来学习这堂课:春天到了,周末出去赏花,远远的看到一大片的桃花,非常美丽,走近一点,发现桃树种的一排排的很有秩序,再走近一点,置身林中,发现一朵朵桃花,似繁星点点,更加娇艳。通过复习上堂课的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能和这堂课较好的衔接。此设计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可以提出我们这节课的一个小问题:在我们赏花的这个过程中,由远及近,看到的桃花感觉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构成这些画面还需要哪些因素呢(由远到近,感觉由面到点,还需要:形状、大小、方向、位置、重心等因素)从而引出本节课内容:概念要素、视觉要素和关系要素山同学们来回答,老师引导补充的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刃的兴趣。教学过程三、讲授新课(计划85分钟)(一)概念要素(计划25分钟)通过几何学和构成中点的对比,让学生对点知识有更直观、更具体的印象,慢慢转变观念。通过大呈图片,让学生对各种点有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印象。教学过程卜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点(辅助使用PPT):1、散点将不同大小、疏密的点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的构成形式,给人一种远近、虚实的空间视觉效果。如图:2、虚点指四周被某些形包I韦h期间留下的空白便成了点状。3、线化的点点的相互靠近可以形成线的感觉。通过点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排列,给人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显得视觉感受。学生对比总结,老师适当补充归纳:优点:(1)等间隔排列的点,井然有序的美感:(2)因其接近、相似、连续,最容易构成整体统一性的装饰美:(3)拥有线的优势,又有点的特征,是用得较多的设计方式。缺点:缺少个性,不适合表现具有强烈印彖的构成,给人以呆板的感觉。mis4、渐变的点由人渐小的点按一定轨迹、方向变化,能形成有韵律感的点。•••这种点的排列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十分奇特,有时可以表现物体的明暗调子,从而更好地体现物体的立体感。5、不规则的点看似简单,但极易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教学过程方法:(1)把握点的走向秩序,或水平、或垂直,从而求得几个点的既有节奏又富于动感的分布;(2)利用人小不同点的不规则排列,以求得构图上的平衡;(3)利用等间距的细线,在线段上进行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缺处理(虚点的视觉形象);(4)利用“面”的包闱而留出点状的空白。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明位置和进行聚集,_个点在平面上,与其它元素相比,是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的(如卞图)。点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通过举例,图示,让学生直观的吸收点的知识,并鼓励其举一反三,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