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公路养护管理提升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面提升高速公路路况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社会提供便捷、安全、畅通、舒适的通行环境,根据《“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和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十三五”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结果,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部署安排,围绕促进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战略实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为根本目的,严格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行业治理能力以及公路技术状况、公路服务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目标全面开展养护行业治理能力、干线公路技术状况、公路服务品质、养护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提升行动,迅速形成主动提升路况、全面提升养护管理水平、争创典型示范路的良好氛围。通过三年不断努力,促进“十四五”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取得长足进步,逐步形成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特色公路养护品牌。到2025年,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平均值维持在95以上;普通国道、普通省道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平均值分别达到92、88以上;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7%;普通国省道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4%以上。三、重点工作任务(一)开展养护行业治理能力提升行动1、理顺各级事权责任及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部署要求,强化省级对本级事权和支出责任的统筹能力,进一步明确市县的具体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解决市县履行事权及支出责任不到位的问题,理顺新调增普通国省道的养护管理职责,形成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确保公路养护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完善制度体系及标准规范。(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政策顶层设计,建立涵盖养护决策、养护计划、市场管理、作业管理绩效管理、技术管理和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养护管理制度体系,为科学规范指导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2)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指导性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养护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公路养护地方标准制修订,开展现行公路养护地方标准的复审及清理工作,加快地方标准的更新、完善,有效指导公路养护技术水平提升。3、强化行业监管力度。(1)加强行业监督及评价。以“十四五”干线公路管理评价(以下简称省评)为中心,每年对各地及交通集团所属干线公路运营养护情况进行评价,评标准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每年修订;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专项通报等,结果纳入省评范畴。各地可制定完善域内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成效评价机制,形成全面评价体系,实现精细化、日常化和常态化管理。(2)加强收费公路养护监管。修订《收费公路养护监管办法》,进一步加强收费公路养护监管,做好收费公路养护管理常态化评价,每年向社会公布收费公路评价结果。积极探索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与养护服务质量挂钩,引导收费公路良性可持续发展。4、加快公路养护信息化建设。(1)整合优化信息系统资源。按照数字政府总体工作要求,整合现有公路路面、桥梁、隧道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数据资源赋能,搭建全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养护大数据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全省“一个平台、一数一源、动态管理、数据共享”,有效解决公路养护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2)加强信息化运行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运行管理机制,强化信息化工具使用要求,优化信息化管理链条,切实发挥信息化系统作用,实现公路养护行业监管和生产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各级公路管理单位管养效能。(二)开展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提升行动。5、全面推行养护科学决策。(1)提升干线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水平。坚持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按照“一中心、四平台”的架构体系,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利用现有基础搭建高速公路管理平台,提升高速公路运行实时监测能力和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路网实际需求、路况变化规律和养护资金的实际投入等,制订三年周期性养护规划,实现高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