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公园景观与海绵结合案例浅析摘要: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改变了原有场地状况,如城市原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面积不断骤减,影响了原有水文条件,导致城市地表径流增强引起城市内涝频繁以及环境水质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为改善现状,海绵城市建设已从示范建设进入推广阶段,后续此类建设项目将会越来越多。但在以海绵技术为内核的前提下,合理选种,通过景观与海绵的结合,营造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和良好的视觉效果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上海南汇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项目,重点阐述项目海绵设施的景观苗木及植被的选种及搭配设计,并总结分析相应的实施效果,为后续海绵城市公园的海绵与景观结合提供参考。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景观选种与搭配设计1引言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为“保护环境、改变环境”,景观设计是服务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景观设计时充分结合海绵设施,能够让海绵城市建设锦上添花。本文依托上海南汇新城星空之境海绵公园DBO项目,对项目景观与海绵结合中苗木、植被的选种原则进行阐述,可为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2工程概况2.1项目海绵城市技术体系介绍“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好的弹性,对地下水、自然雨水及地表径流等起到良好的吸纳、渗透、存蓄、过滤、净化作用,保护城市水环境,缓解城市生态危机。本项目海绵技术核心简要为“渗”“滞”“蓄”“净”“用”“排”,具体体系如下:海绵掖富体靈图2.1项目海绵技术体系2.2项目概况海绵公园项目位于上海临港,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项目实施用地574658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161428平方米。用地范围内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海绵景观工程(含绿化种植、硬质铺装)、土方工程、海绵综合工程(海绵设施、海绵监测、水质改善)、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小市政配套及附属设施工程等。图2.2项目建设效果图3海绵城市项目在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海绵城市的技术是一种典型工科思维,追求快速、高效、节省的方式解决问题。目前海绵城市项目往往呈现简陋,工程化的外表。在设计上目标单一,侧重点过多在于解决给排水;缺乏美感,无法做到与景观融合;缺少联动,海绵城市本身是一个很专业性的问题,需要多个专业共同联动。而景观设计刚刚相反,作为一种艺术思维,往往追求美观、人性化的取向。因此,高品质的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既能提高海绵设施的水质净化能力,也能起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实现多重目标、效益和价值,也更加容易让公众接受。4本项目景观与海绵结合设计本项目设计原则为从建设景观、海绵双示范工程的要求出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秉承生态设计原则,在苗灌木和植被选择上充分考虑海绵功能相结合,将项目打造成一处“星空之境,海绵之景”的综合性城市公园。4.1生态旱溪灌草地被设计生态旱溪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并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同时具备一定的雨水调蓄功能。生态旱溪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兼顾雨季和旱季的景观效果,在灌木的选择上宜选择抗旱耐涝的植物。海绵公园项目主要选取旱伞草(也叫风车草)搭配千屈菜等。旱伞草及千屈菜均为水生植物,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旱性能。旱伞草茎杆挺直细长,姿态潇洒飘逸,不乏绿竹之风韵;千屈菜花期较长且花色艳丽喜水湿,耐寒性强,能够适应临港冬季的低温,两者高低、红绿搭配,错落有致观赏价值高。图4.1项目生态旱溪实景图4.2雨水花园灌草地被设计雨水花园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然后经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净化雨水渗入土壤。因此雨水花园灌木选种时需考虑对水质的净化,在观赏性上考虑四季搭配,本项目主要选用黄金菊及美人蕉。两者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并对水体的TN、TP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美人蕉自6月至霜降前开花不断,总花期长;黄金菊具有一定的耐寒性,能耐4°C低温,在上海的冬季仍可开花,并且全株具香气,与美人蕉搭配四季有花。fl图4.2项目雨水花园实景图4.3湿地灌木地被设计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净化水质、调节径流等作用,是海绵城市功能的景观自然防护带。湿地景观植物选择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