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图基础知识部分练习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已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cm,据此回答1-2题。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A、五百万分之一B、五千万分之一C、二百万分之一D、二千万分之一2.在该地球仪上演示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则太阳直射点到晨线或昏线的球面距离为:A、50cmB、40cmC、20cmD、20~40cm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6°34′,在B山顶测得北极星的高度角是36°36′,在游览完B山后山顶在观测到太阳正好在正南方时(上中天),他从收音机里听到“BBC”播报国际标准时间为7月20日4点整,根据以上条件,完成3~6题。3、若图中A、B间的水平距离为5厘米,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740000B、1:74000C、1:444000D、1:444004、该市规划在D地建设一新的居民小区,但担心小区处在A山顶的阴影区,日照不足,有碍身体健康。山顶A阴影最长的范围可能是()A、866~1039mB、354~424mC、288~346mD、1110~2220m5、该市规划在F、G、H、Z四地附近海滩选择一地建盐场,其最佳地址可能是()A、F地B、G地C、H地D、Z地6、为满足该市日常需要决定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最适宜修建地方是()A、A山北坡B、A山西坡C、B山南坡D、C山北坡右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9题。7.如果从图中由丁至乙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A.350米B.400米C.360米D.420米8.如果丙地在乙地的正西,则丁地在乙地的: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9.如果该地区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直接引发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C.生物物种灭绝D.水土流失1风水思维是由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而建立的人与自然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理想信念。回答10—11题。10.右图中最适宜夏季外出旅游搭建露营地的是:A.①B.②C.③D.④11.河流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是因为:①岸陡水急,不利于安全和取水②是侵蚀岸,不利于泥沙沉积,土地形成③洪涝灾害频繁④水急浪大,不利于船舶靠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图1回答12-14题。12、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甲B、乙C、丙D、丁13、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A、从乙引水到丙B、从丁引水到乙C、从戊引水到甲D、从丁引水到戊14、3月21日,一同学在北半球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经纬度。当垂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正好是北京时间12:20,日影与竹竿等长。则该地的地理坐标是A、120°E,45°NB、115°E,35°NC、120°E,35°ND、115°E,45°N人们通常以经度00,380N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右图,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阴影代表“陆半球”)。据此回答15~17题。15.“水半球”的极点应为A.北极点B.00,380SC.南极点D.1800,380S16.“陆半球”极点和“水半球”极点始终相同的是()A.地方时B.正午太阳高度C.昼夜长短D.自转线速度17.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A.北京夜幕深沉B.全球恰好处于同一日期C.开普敦正值少雨季节D.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图3)。读图3,完成18—20题。218.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B.110MC.170MD.220M【解析】从题目当中很清楚看出,两地高度分别为260和150,故高差为110选B19.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解析】从图可以看出,①水平距离最长,不会是直线,③水平距离最短,两地之间的最高点可达375米左右,排除法,可选D.20.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解析】运输重型机械,最好选平坦的道路,故选B.道路①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21----23题。2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太阳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