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精华教学设想:因为中考古诗词主要考查积累背诵和名句赏析两个考点,所以这样安排教学: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诗歌,形成一定的积累。并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重点学会名句赏析的方法。重点讲解一首诗歌,让学生自学其余二首诗歌,今后学会阅读诗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背诵古诗词。2.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赏析名句。教学方法:诵读:朗读中理解诗意,理解中背诵积累。赏析:名句赏析方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一、导入新课1.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学习《古代诗词三首》,一同去领略她那迷人的风采。2.朱自清的春草图。3.解题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4.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二、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学法指导:节奏停顿:五言: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七言: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情感语速:欢快舒缓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3.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三、交流互动1.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提示: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2.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3.对比: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四、自主小结景物:蒙蒙细雨小草感受: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胜过晚春。情感: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与珍惜之情。《西江月》一、导入新课: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2.感知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二、整体感知1.朗读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