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讨论后明确:1.本文主要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第一段总领全篇,点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写,紧承上文,具体而细致地分别描写异水和奇山。3.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许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峻。4.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以看得出来。5.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和声律。指名朗读这些语句。二、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请学生谈谈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并用同样的方法,做口语片断练习。教师提示: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教师首先让学生集体背诵《三峡》,熟悉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鼓励学生放开谈,随意谈。能说多少说多少。1.相同之处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都侧重写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2.不同之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在描写上:《三峡》在写景色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在形式上:《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文。四、教师小结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游览当地的山川等名胜,写一篇游记。六、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吴均总叙:景色奇特秀丽爱慕自然分叙:奇山异水独绝志趣高洁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