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1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腾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了。教学诗歌,朗读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可以说,朗读犹如学生领会课文主旨的指挥棒。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朗读法:利用初读,逐节理清文章脉络;运用细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采用精读,品味意境,品味思想;品味手法;启用熟读,把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积淀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毕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大家对很多地方还不理解,有的同学就提出“‘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的‘1997页’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同学提出“呼喊一般是大声地叫,为什么诗中却说‘轻轻地呼喊’呢?”也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说‘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呢?不是自相矛盾吗?”不得不佩服同学们质疑的第1页共6页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不就正好体会了了香港回归祖国后,全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不就正好回顾了香港的屈辱历史,不就展示了全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烈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愿吗?一切要解决的问题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学生在质疑后能想办法释疑那就更好了。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2《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核心,作了如下尝试。课前,我首先把本课的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内容如下:1、认识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一、自读阅读链接,理解课文题目。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钟是指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指名生答: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此第2页共6页时此刻,中国人的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二、了解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弄清本课的意图。三、自学课文,尽量完成目标。学生自读,标画,尽量完成目标,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自由读,比较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使读的层次性不断地推进提升,学生在读中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顾香港屈辱历史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就在这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学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那深入骨髓的伤痕”、“那铸进我们灵魂的血和刀光。”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读中解惑,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浮想联翩,他们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现场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丰富的情感积蓄,让学生的表达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员时,学生谈的特别好。学生逐渐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第3页共6页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3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并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去体会。如联系虎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