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授《纸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又寄托了一个游子母亲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独、惆怅的诗人,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尽管风高浪急,纸船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叠着,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母亲身边。一个独特的物象,寄托了诗人对母亲无限的眷念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情感的世界,感悟《纸船》二、朗读诗歌:1.教师配乐范读。(有条件,可放录音。)2.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3.学生齐读、自由读。三、感悟诗歌:1.导言: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生: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2.合作学习①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母亲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母亲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想念妈妈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②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诗歌抒情总要借助某种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母亲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又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无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联想,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组内,组之间,以至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从旁参与,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四、再读诗歌: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又具体,既含蓄又深沉。诗歌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请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之情,诵读这首诗歌。五、拓展训练:《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诗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六、作业布置: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七、板书设计:金色花船《世说新语》两则教学目标:知识储备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力培养点: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体验点:体验偶得佳句的喜悦与被小孩批评的不自在。教学重、难点:1.《咏雪》中两个喻雪的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2.《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课文类型:讲读课文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导入新课:傻傻地偷看你工作让你嗅到阵阵花香让你看书不伤眼睛我爱母亲颂神灵妈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诵读课文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