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学设计《伤仲永》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伤仲永》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伤仲永》教学设计1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解决生字词。《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先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学生熟练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方仲永变化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一、导入新课讲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明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就的故事导入新课。第1页共82页(也可让学生讲述)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2、朗读课文: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⑴划出生字词。⑵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扳(pān)环谒(yè)称(chèn)泯(mǐn)三、疏通文意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领会课文大意,最后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⑴未尝识书具(曾经)⑵即书诗四句(写)⑶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⑷其文理皆有可观着(文采和道理)第2页共82页⑸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⑹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⑺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⑻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⑼贤于材人远矣(比)⑽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四、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4、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第3页共82页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五、小结1、借事说理的方法。本文采用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第二部分由此引发议论,表明了自己的观点。2、语言简洁生动。六、拓展口头说文读《伤仲永》有感。说文要求:1、理解文意,多角度思考;2、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伤仲永》教学设计21、知识目标:⑴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稍稍、宾客、环谒、泯然”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⑵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⑶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王安石的人才观。2、能力目标:⑴学生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第4页共82页言文的能力。⑵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⑶体会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认识人的知识才能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决定作用这一道理。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2、理解本文中方仲永五岁能诗,但到二十岁却“泯然众人”这一变化的原因。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并能作出评价。2、了解说理散文中的叙事技巧。1、文言文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