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天性的区域活动课程研究与实践慈溪市实验幼儿园课题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所需要的人才是高素质、复合型的,特别应该具有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幼儿作为社会未成熟者,扮演着社会文化学习者的角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就是一个完全被动的、一味模仿的个体。事实上,传统的教育在理念上真的把幼儿看作“白板”,认定了其“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教学实践中,以封闭的课程,机械的集体教学向幼儿进行着单向的灌输。这种完全忽视儿童天性的教育,在儿童接受系统教育的第一站就扼杀了儿童的活泼、好奇、自主创新和充满探索欲望的天性。如何转变这一现状?作为奠基教育的幼儿教育首先应向封闭式的传统课程挑战,大胆地以开放的理念来设计和实施课程。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相沟通,逐渐形成开放的时代所需要的开放性课程。区域活动的广泛开展正是开放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外一些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不断传入我国。从上世纪7O年代开始,流行于美国的“开放教育”思想也逐步渗透到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当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被看作是“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动,已经开始被一些幼儿园接受并运用。低结构的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可选择性等特征,有利于解放幼儿的眼、手、脑、嘴与时空,促使幼儿快乐地与环境、材料、同伴进行互动,从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更有益于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区域活动是实施开放性课程的有效途径与载体,是高结构的集体教学远不能及的。(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现状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以幼儿主体活动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旨在满足不同幼儿各方面发展需求的活动。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虽然,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这些价值已被广大幼教工作者认同,对区域活动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致使区域活动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很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总结和探讨。查阅诸多资料,并结合教育实践,我们发现,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不够深入,现状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百度文库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构想011、许多幼儿园(主要指农村幼儿园)对于“区域活动”的价值尚无正确认识,即便设立了活动区,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基本处于有名无实的被动状态;2、部分幼儿园(主要指城镇骨干幼儿园)已建立了一些区域,创设了一定的环境,但由于条件不成熟或是由名目繁多的“特色班”占去了幼儿们大量的日常活动时间而没有正常开展活动,区域活动的设施只成了幼儿园的摆设,因此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3、小部分幼儿园已将“区域活动”提到了议事日程,纳入了课程框架,区域活动已成为教师组织的垄断活动,班级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入都由教帅一个人包办.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形式以及合作伙伴的选择都受到教帅的限制.教师的忽视和不适时的介入使得幼儿的自主能力难以在活动中得到培养。综上所述,对如何系统、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还有待于进行更科学、有力的研究和论述。(二)区域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理论认识1、相关概念的阐释从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开始,我们就提出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的实验思路。并将区域设置作为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核心要素来研究;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后,我们以新的课程观进一步审视与研究区域活动。经过艰苦的探索,在形成了一系列教学成果的同时,我们还逐渐形成了对下列概念的创新性诠释。区域,一般解释是地区范围。这里指的是幼儿园内的活动区域,即幼儿园为幼儿所创设的“微型课堂”,一般由低矮的柜子相分隔、且有丰富材料的一个个可供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也称“角落”。区域活动主要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即在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创设的区域环境中,幼儿自主结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