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孙权劝学2》教案新人教版课题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教学过程时间复备一、复习检查:1、请学生试背诵全文。2、翻译下列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卿当涂掌事二、课文研讨:1、复述课文2、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3、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4、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5、提问:方仲永天资聪明,而吕蒙后天就学终成大器,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三、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课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四、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一、二、三。B、背诵全文。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辞~就(恳切、关心)吕蒙就学鲁肃叹学: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吕蒙为学: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二、《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19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三、关于吕蒙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少依孙策部将邓当,当死,代领其部属。从孙权攻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以课上听写的方式,检查学生复习的情况。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学以致用。作家作品简介: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教后记:孙权是本文的主人公,在文本中他的语言非常有特点,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在循循善诱中又不失君王的果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去品读孙权的语言,使这一人物形象逐渐显得饱满丰厚,更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言辞美、情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