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学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比喻和拟人句),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教学过程】【教学时数】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无穷。有人钟爱春日之明媚,有人独喜秋日之丰硕,有人醉心冬日之沉默……但是夏天,好象总是寂寞的时候多。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夏的诗文。(学生交流)的确,历代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诗文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衡的《夏感》,去领略夏的独特魅力。(板书:夏感梁衡)2、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主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觅渡》《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作品大都收入9卷本《梁衡文集》中。3、检测字词并齐读两遍:(详见《同步学习》第104页)黛色(dài)匍匐(púfú)澹澹(dàndàn)磅礴(pángbó)主宰(zǎi)苦涩(sè)迸发(bèng)芊芊(qiānqiān)春华秋实(huá)二、明确学习任务:1、品读文章,体会夏天的特点。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对夏的喜爱及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三、初读课文,感受夏之美。1、听读课文,听完之后用下面的句式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用上课文词语说一句话。我看到了一个的夏天。2、课文题目为《夏感》,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或者“夏之景、夏之色、夏之人)板书小结:紧张夏之景:景美夏感热烈夏之色:五彩缤纷夏之人:人勤急促四、精读文本,思考夏之妙。1、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明确: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2、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五、研读文本,品味夏之味。1、学生讨论: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六、总结:作者梁衡以多情的笔调,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四季的更替,“美”就在我们身边!七、拓展延伸:(一)关于春、秋、冬的诗句还有哪些?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