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珍视生命1.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2.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3.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第1课时守护生命知识目标1.认识、关注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2.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要养护精神,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能力目标1.处理好维护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关系。2.在自然灾害面前懂得自救和一些健康救护常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2.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重点1.认识维护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2.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难点掌握自救自护方法和一定的健康救护常识。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总结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一:播放一大学生上网两小时猝死的视频。教师提示:视频中的学生,平时是经常熬夜,不注意休息而猝死。上节课我们说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学会珍爱生命,要珍爱生命就要学会守护生命,那怎么守护生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守护生命》。方式二:展示关于生命的图片。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生的喜怒哀乐。那么,当生命遭遇突如其来的危机和灾难时,我们是否懂得并有能力守护生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教师点拨:涉及生命的健康、安全、如何守护生命以及生命中精神的力量。思考问题:(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教师点拨:守护生命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守护生命要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逃生演练;守护生命要养护精神,如经常读一些高品位的书籍,培养自己关爱周围生命的精神。探究一:爱护身体教学活动二:研读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2)为什么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拓展提问:哪些过激行为会损害身体健康?(例如,暴怒、自伤、自残等)(3)在自然灾害面前,需要我们怎样做?教师总结:需要我们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教学活动三:分组研讨与生命健康有关的行为。体验一:健康的生活方式(1)分组:全班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第二组学生搜集生活中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2)要求:每组学生向全班学生推荐三种有利于健康或不利于健康的行为。(3)资料参考:教材第101页“相关链接”。体验二:自我救护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面对突发的灾难,我们应该怎样做?(3)在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教师总结:(1)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对此,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面对突发的灾难,我们需要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遇到突发事件,首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恐慌情绪,依靠理智迅速做出正确抉择,恰当地使用救护方法;其次要尽量避免因惊慌失措或自救方法不当而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要在可能的条件下,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向周围的人求助,及时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帮助。(3)除了大的自然灾害以外,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突发伤害,如运动时扭伤脚部、被蚊虫叮咬、中暑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健康救护常识,遇到较严重的情形时,应立刻向医务等相关人员寻求帮助。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