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知识点:①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边音韵母。②通过比较做游戏,复习巩固生字词。③通过仿说,感悟句子的结构,学说完整的话。④朗诵背诵古诗。2.训练点:①掌握汉字的识记、归类,词语、句子的拼读,说话。②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积累运用能力。3.教育点:①能对自己、别人进行较正确的评价。②能虚心聆听、接受别人的建议。4.发散点:培养喜欢语文的情感。通过“我会……”,帮助学生树立“我一定能自己学会”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比较形近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2.难点:读句、说句。3.教学突破:重点是比较形近字和复习学过的偏旁,可以用动画形式的课件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游戏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什么地方有什么”这个句型,注意学生对量词的使用是否得当,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适时指导。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会连1.区分平翘舌。出示字母卡“zh、ch、sh、r、c、s”,说说哪几个是翘舌音,哪几个是平舌音?认真读一读。2.区分边鼻音。出示声母“n、l”,说说哪一个是边音,哪一个是鼻音?再读一读。3.连一连学生自己连一连,连后同桌再对一对,连得不一致的请教“生字表一”,教师巡视。选一份标准答案待学生完成后出示,请一次就连成功的同学举起手,给予表扬。让连错的同学说说哪个字连错了,重点记一记这个字的读音。二、读读比比1.出示六组字,认真读一读,比一比,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之差,下面三组字都是独体字再加偏旁)2.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A.共同完成“了—子”、“十—叶”音形义的比较,再分别组词。(如:“了、子”的读音不一样,一个读de,一个读zi;它们的字形也不一样,“子”比“了”多一笔;它们的意思也不一样,“了”可以组成“走了、好了”;“子”可以组成“儿子、果子”等。)B.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几组形近字的比较,并组词。教师巡视指导。C.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读读、比比、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评价。4.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三、我会找11.创设情境激趣:(出示“苹果园”图)瞧,苹果园到了!(课件演示苹果从树上纷纷落下,两个小朋友提着蓝子来捡苹果)问:谁在干什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提出要求:要求把带“氵”“辶”的字分别找出来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每个先找一个偏旁的字做上记号,再相互检查,找其他字)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4.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游戏,带读生字。(配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摘果忙)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我会读1.谈话激趣:上节课,咱们在苹果园里摘了“生字苹果”,收获真不少!现在我们做个“过谜宫”的游戏。(展示课件:迷宫的画面)谜宫中有许多“关卡”(词语),只有读准它们,才能“过关夺旗”。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3.做的“过谜宫”游戏。4、比一比,看看小组内谁最先走过谜宫。二、读读说说。孩子们,下面我们将进入读读说说小栏目。1、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A.问:第一句讲什么地方?(我家门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树)B.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画出来,用“”把“有什么”画出来。C.指导读句子。用声音的轻重、长短读出“什么地方”“有什么”。3、练习说话。A.把第一、二句“变一变”、“说一说”。(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家门口有。江上有。”)B.把第三句补充完整:屋子里有。(指导用准数量词)如果学生用上“有……有……还有……”,教师可加以鼓励。C.扩展1:河里有。海边有。树上有。公园有。D.扩展2:教室里有,还有。天上有,有,还有。海里有,有,还有。公园里有,有,还有。三、读读背背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2.读古诗《画鸡》。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3)指名读,学生评价。4)教师范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