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四、学习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2.解释下列词语: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远眺:往远处看。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葱郁:青翠茂密。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宫殿堤岸掩映雕刻长廊葱郁杨柳耸立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细细游赏隐隐约约4.听写词语,当堂检查识字效果。宫殿堤岸雕刻长廊葱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细细游赏(五)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做到“讲其所当讲”。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七、作业11.抄写生字新词。2.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1.齐读课文。2.提问:(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1)分层的提示是: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2)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1)小题。说出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四、讲读,学习第三段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五、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2)小题:登上万寿山,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色?六、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中的第(2)小题1.出示这段话,说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2.说说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描写景物的?3.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归纳总结: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要边读边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静的美来。七、学生对课文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