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的习惯、思的习惯、写的习惯。学的习惯主要指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说完整话习惯;思的习惯指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写的习惯指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的习惯经过课题组教师(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历经两年的实践研究,初步探索出了一些方法与策略。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分析比较:1、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学习的欲望比较强烈,有一定的倾听能力,会思考简单的问题。但倾听的持续时间较短,说的话不完整,思考的问题不全面,书写和握笔的姿势不正确,同伴间不会合作,往往我行我素。2、目前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说的话不完整,难以让人明白;不会阅读;不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与人合作时要么自己一个人做,要么坐在旁边“袖手旁观”,往往好同学包办了一切,弱势学生只能充当听众与观众。3、综观两个对象的学习习惯的现状,我们发现他们在学、思、写、做几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这些学习习惯恰恰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这些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具体的实施方法与策略学的习惯虽然有很多,但我们觉得如果都面面俱到的话,反而没有针对性,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选取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说完整话的习惯作为突破口。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在幼儿园我们的做法如下:①教师的语言组织力求清楚明了。我们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简明扼要的语言组织,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倾听。因此我们在语言组织时力求做到简洁明了,易被学生理解。因而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②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在开展讲故事活动中,一个幼儿将自己在家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老师提出适合的问题,其余幼儿就会倾听得特别专注,对故事的理解就更深入,复述时也更完整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个办法相当有效,不仅能帮助学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注意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③让幼儿在鼓励中认真倾听。幼儿对鼓励很敏感。老师的鼓励能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自信,老师的鼓励也是幼儿自主活动成功的动力。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总以欣赏的态度,适时、巧妙地进行称赞,对倾听习惯好的幼儿加以肯定,并在评比栏中增设“红星”为认真倾听奖。从每天评一次到现在的每周评一次。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渐养成了耐心倾听的好习惯,评比栏上的“红星”也越来越多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课题实施中,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①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发言时,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老师都会专心地去听,偶尔作提示,但决不打断。教师那专注的神情、倾听的姿势会像底片一样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显现。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听老师的讲课,去听同伴的发言。②用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姿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教师首先作出表率,我们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用面部表情或各种手势来表示自己对学生发言的判断。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点头就如同说:“你说对了”“你做对了”。有时竖起大拇指或OK的手势或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鼓励的信息,学生在得到这种信息后会继续保持住较好的学习习惯。③教给学生倾听的姿势。在倾听同伴发言时,我们发现学生经常出现两手东摸摸,西摸摸,不能集中注意力,或是把头转到别处,影响到自己和别人的倾听。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倾听的时候,两手放在桌上,眼睛尽量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如果发言的同学讲的题目在黑板上,那么其他小朋友也看黑板,如果发言的同学讲的题目在书上,那就让学生看书上。这样实践下来,学生的倾听效果确实提高了不少。除此以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听了别人的观点后要摆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赞同,则面带微笑,轻轻点两下头,如果不同意,就举手补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