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数学思维的策略研究一、问题描述刚接手一年级时,老师们发现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是一个字或一个词,很难清楚或完整地说一个句子或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完整地表达清楚。如刚开始,学习比一比时,(如图)学生的回答是“多1根”。老师再问,谁多1根呢?学生再说“木头多1根”。在老师与学生的一次次的提问中,学生像挤牙膏一样,慢慢地说清楚。但如果让学生把谁和谁比?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几?这几个问题连贯地表述清楚。学生就会很困难。反而前面会说“木头多1根”,学生说到后来会说成“小猪比木头多1根”的错误表达。又如请在这题“在少的后面画√。学生知道“公鸡少”。但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公鸡少?,他们往往无法表达清楚。如“我是通过数一数,公鸡有6只,鸭子有7只,6比7小,所以公鸡少。”或者说“我是用一一对应,连线的方法,发现一只一只对应着连,公鸡没有了,鸭子还有,所以公鸡少。”学生就无法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使到了学期中期,还是有部分学生无法把自己的思考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如图)学生很难把8+9的算理表达清楚。把9分成2和7,先算8+2=10,再算10+7=17。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把9分成2和7,因为8和2凑成10,这样使计算方便。学生表述起来困难还是比较大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数学语言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简洁性,使一年级学生不能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法,无法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摘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造成学习数学时遇到很多困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就必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课标所提倡的要求。因此,针对一年级学生存在的这一劣势,故提出了“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数学思维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二、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不完整性,受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一年级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占主导,学生在表达时,往往被形象直观的事物所影响,语言表达时显得非常随意或并不关注自己的表达,有时他们的表达往往是无意识的,让他把同样的话再表述一遍,前后往往会不一样。第二,一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他的知识面窄,更限制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学生会做,不会说,更有些学生想说又说不好,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第三,一年级孩子的语言发展受到识字量的影响。识字量大的孩子,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强;识字量少的孩子,语言表达就困难多了。在孩子的头脑中,他没有这个词,就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一年级的课堂中,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语言表达能力强些,但他的表达往往也是语无伦次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本身就是思维的进一步加工,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因此,在平常地教学中,老师要多关注孩子的课堂发言,创设多种环境,抓住这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关注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提升。三、实施计划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每一堂课,老师创设多种情境,通过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慢慢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课间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周期约为一年(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主要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查找相关理论书籍,利用网络收集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有关的论文和案例,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阶段行动跟进。①结合本年级的数学教学用书,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学生的语言现有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语言培养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学生“想说,敢说,会说”,鼓励人人都来说一说,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②积极阅读。语文有语文读物,其实,数学也有许多优秀的数学读物,数学绘本读物就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孩子阅读。也有一些非常好的读物网站,平时空余时间,让学生读读,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