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云彩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云彩”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弄清是月亮跑得慢,云彩跑得快。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观察及自读,掌握生字,感知课文内容。(2)图文结合,角色朗读,深入理解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以及勤于动脑,认真思考的习惯。重难点、关键: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内容,从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启发;贸心观察,勤于动脑。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彩比月亮跑得快以及判断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师问:喜欢夜空吗?为什么?学生反馈自己生活中的观察。2.教师:有一个小朋友,他不仅发现夜空的美,他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4.学习生字:二、认读生字,疏通课文(一)教师范读课文:听准每个字的读音。(二)检查听读情况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几个小朋友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明,一会儿暗。)问: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2.想象:你能想象一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吗?学生畅谈想象,感受意境。3.说话练习:一会儿,一会儿。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句子。集体反馈,引导学生评价。4.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问:他们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分组读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过渡:一开始大家赞同谁的说法?(大家相信张大勇的话。)后来呢?(大家觉得小文说得对。)这是为什么呢?(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自由读文:小文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大家观察月亮和云彩?2.反馈交流,问:树杈起什么作用?学生再读课文:这个办法好不好?你觉得小文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很聪明。)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指导写字。3、拓展延伸,了解关于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教学准备:1、收集的云彩和月亮的知识或故事。2、田字格。教学过程:一、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二、指导写字。三、拓展延伸,发散思维(一)问:你还能用其他的办法告诉大家“云彩跑得比月亮快”吗?学生说方法,教师肯定学生合理的想法。(寻找或设置某一固定的参照物)(二)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如果我们能像小文一样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思考问题,就一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得到更多的知识。